家政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本报综合
新学期伊始,新生的所学专业成了不少学生互相交谈的一个话题。对于不少选择就读家政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谈论时多少有些尴尬。尤其是遇到诸如“学习了家政学,是不是毕业之后就要做保姆”之类的问题时,家政专业学生怎样应对这种尴尬?今年家政专业招生总体情况如何?
几家欢喜几家忧
相较于以往,这个夏天对家政专业教育而言还算“友好”:据媒体报道,湖南女子学院今年家政专业志愿填报率45%,达历史新高,是该专业“人气最旺”的一届;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报考的学生积极了很多,有冲着家政专业报的学生了”;河北师范大学家政专业今年新“开张”,计划招生30人……但几家欢喜几家忧,就整体来看,今年家政专业招生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科班出身的家政专业人才对迅速发展的家政服务行业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不过,这坨“冰”正在融化。
家政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更是民生项目。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和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公众对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烹饪保洁等家政服务需求已呈现刚性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经营规模已经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数总量超3000万人。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虽然家政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蕴藏着无限的“前景”和“钱景”,但诸如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短板也正在“显山露水”。
正因如此,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目的非常明确,无非就是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增加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水平,力促家政服务业向好向善发展,属于国家规范家政服务、完善政策体系、回应群众关切的“顶层设计”。
其中,《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中提出的“一个省份至少开办一所本科家政专业”的规定,备受社会关注。客观而言,随着大学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开设家政专业是“顺势而为”。况且,家政专业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当保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家政企业管理方法,毕业后能够从事家政服务业的运营管理等工作,以给蓬勃发展的家政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本科高校开设家政专业并不是件新鲜事,之前国内就有不少大学进行过尝试,但是由于生源问题,现在基本上都已停招。目前全国开设家政学专业的本科高校仅7所,而且招到的学生有不少是调剂生。更悲催的是,许多家政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之后也纷纷转岗,投奔其他行业。比如,浙江树人大学家政专业300名毕业生中,就没有人当过“保姆”,而且,目前留在家政行业的也只有两人。所以,尽管有几所大学的家政专业的报考率有起底反弹的态势,但总体而言,家政专业招生形势不容乐观。毋庸置疑,家政专业现在正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
偏见与困惑
家政学专业是一个长期被误解的专业,而误解多来源于不了解和社会上的偏见。
何晓灵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作为独生女,父母希望她能留在身边,为此,何晓灵填报了市内的一所高校,却没想到被调剂到了家政学专业。
因高考分数不够而被调剂到家政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国内最早设立本科家政学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系主任吴莹说,专业至今面临着“招不满人”的情况,“每年仍有近一半的学生是调剂过来的”。
同样被调剂到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家政学的侯舒宇(化名),曾一度抵触得想逃离。在学生中,有人在学习后找到了兴趣点和发展目标,有人却始终无法融入其中,何晓灵则是后者。她说,排斥原因与专业名称有一定关系。“考上大学之后,身边人都会比较关心学校和专业,感觉每次和大家说家政专业都会引来诧异,网上也会说‘大学生保姆’之类的。”亲戚和何晓灵说:“家政专业好,现在保姆和月嫂都多少钱一个月了?比研究生都赚得多。”看似鼓励的话,在何晓灵看来都是误解。
也有朋友委婉表达疑惑:“做家政还需要读大学吗?你们都学什么?”这些问题常常让何晓灵觉得尴尬。
但在日常学习中,何晓灵又承认这个专业“确实实用”。课程安排上,小到烹饪、插花、茶艺,大到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且丰富。四年学习下来,班里包括何晓灵在内的不少独生子女,都成为了生活上的一把好手。但“实用”并不是大学生的追求,在男生眼里,这些课程反而多少偏向于“娘炮”。
何晓灵所在的班级里,仅有3名男生,“女多男少”也是家政学班级的普遍现象。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大三学生陈秉卓,在学习三年后,依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在他的大学课程里,包含了服饰设计与制作、服饰美学、家庭营养烹饪学、老年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茶艺与插花、社交礼仪等等。但陈秉卓坦言,他感兴趣的课程极少,“大男人学家务、做饭、艺术,总觉得很违和。”
刚入学时,每每谈到就业,陈秉卓就觉得有些焦急,一个男生学习了家政学,让他看不到出路。家人也一直在帮陈秉卓想着“出路”,比如开设家政培训机构,但作为没有实际工作过的大学生,陈秉卓觉得自己的培训能力甚至比不上有经验的家政从业人员;而进入大型家政公司做管理,陈秉卓又自觉比不过人力资源或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
事实上,早在前几年,针对家政学开设课程广泛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杂而不精”、“万金油”等说法。“好像什么都学了,但又什么都没有学精”,是部分家政学学生的困惑,也是陈秉卓的困惑。
高就业率与高流失率
和陈秉卓等人感受到的焦虑不同,在政策和行业的大背景下,多名接受采访的学生反映读家政专业“不愁找工作”。
湖南女子学院教育与法学系主任邵汉清介绍称,2017、2018届家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为100%,在家政企业从事管理或家政培训机构从事教育培训的占比65%。还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开设家政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据学院统计,就业半年内月薪过万的毕业生占比12%。
而在国内最早开设家政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每年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10%的毕业生选择考研,其余学生从事其他行业。在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负责人吴莹看来,家政学培养的是一部分对家庭生活有科学认识的、能掌握专业知识从而进行科学管理的家政学人才。“即使是保姆,也是具有科学认识的家庭管理人才。”
但在高就业率的背景下,高流失率也是无法避开的问题。“刚开始毕业的很多同学都去了家政公司,做培训、市场或运营,但一年过去了,没剩几个了。”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的徐晓星,已经工作了一年,对这个行业了解越多,他看到的缺陷也越多。
“家政行业确实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我们国家家政行业起步晚,行业规范缺失,至今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徐晓星说,目前国内开设家政公司的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愿意认真接受培训的人太少,“长期和这些人接触,慢慢就会失去对家政的热情,也磨灭了等待家政行业成长的耐心。”
此外,收入也是让毕业生们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徐晓星坦言,尽管毕业后从事的是家政培训,但实际上,“一个培训师的薪资比不上被培训的月嫂。”何晓灵说。
陈秉卓认为,或许再过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更多,家政企业也更加规范后,整个行业会更加适合家政专业的学生。在目前环境下,部分学生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
家政服务类职业院校迎来新机遇
行业的发展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到,将家政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谢俐日前表示,教育部积极为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目前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在专业设置方面,教育部在中职、高职和普通本科的专业目录中设有家政服务与管理、家政学等数十个相关专业,开设相关专业点达到了3000多个。2019年增设了智能养老服务、幼儿保育等中职专业,新设高职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点72个,同比增长了132%。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62家单位围绕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141个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发挥着示范辐射作用。
在改革人才评价模式方面,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同时,谢俐也强调了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他表示,在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对接新业态、新模式不够,培养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
他介绍,教育部将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在完善专业结构,扩大培养规模方面,教育部对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需要,完善专业目录,增补有关专业,引导和鼓励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向家政等领域倾斜;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支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通过高职扩招专项考试、专升本等多种渠道来提升学历。
在深化“三教”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方面,谢俐提到,将依托本科“双万计划”和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引导院校提高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谢俐还表示,将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校企合作。会同发改委培育一百家以上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加强相关领域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举办家政服务类职业院校,优先支持家政服务紧缺领域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推动30家以上家政示范企业、50所以上有关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京9月16日电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扫码一族”,但二维码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也成了行骗者用以掩护的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