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
有一种“很委屈”,其实是“没长大”。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到底够不够花?这个问题难倒了一个大一女生。之所以觉得“很委屈”,从她的求助帖子里可见端倪——一是高中阶段妈妈很大方,补课什么的花费几千元眼睛眨也不眨,造成强烈反差;二是觉得女生消费就应该高一些,“女孩本来就花钱多啊”;三是感觉同宿舍的小伙伴们都“挺有钱”,用的也都是好的,等等。这几条理由都有点幼稚,看来是真的没长大。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曾给大一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是“算感恩账”,让大学生计算从出生到3岁期间以及幼儿园、小学,直到大学毕业所花费的生活费、交通费、零用钱、学费、娱乐费用等费用总和。有学生按照清单算完账后哭了,“从出生到毕业,我已经花了父母足足90万元。”如果大一新生都来算算账,自己一路成长中到底“花了多少钱”,看看能不能“哭了”?
消费观的形成往往始于大学。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真正的独立消费是从跨进象牙塔开始的,因为在大学里要合理安排来自于家庭的生活费。有的人成为“月光族”,有的人更会透支消费,甚至会落入不规范“校园贷”的陷阱里;而也有人合理消费,甚至还有所节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消费习惯的始端,是大手大脚,花父母的钱不心疼,还是精打细算,本着勤俭节省的原则,这将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生活费不够花”反衬消费教育的急迫。大学,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地方,也是接受思想启蒙的地方,其中也包括消费启蒙。消费观对于个人而言很重要,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消费倾向与嗜好,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财富观与价值观等。看来,今后大学应该在深化消费教育上下点功夫,让大学生智商与财商齐头并进。
新闻推荐
事件发生后,民警在现场拉起警戒线。本报讯(记者刘净伶文/摄)9月6日上午,一男子从中山北路93号3号居民楼坠楼。现场目击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