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报记者 江丹
近一两年来,观察类真人秀综艺热度渐起。比如“我家”系列——《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我家小两口》,将镜头分别对准独居男女青年以及新婚夫妇;再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我最爱的女人们》探讨了夫妻相处、婆媳相处的问题;《做家务的男人》则探讨了家庭分工问题,正在播出的《新生日记》聚焦首胎孕妈,最近嘉宾李艾生产的内容还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搜话题。
在经历了混乱的“模仿阶段”后,中国真人秀综艺似乎正在走上正轨,意识到从最贴近观众生活的内容入手,进行呈现、观察和讨论。尽管很多时候,这些节目还需要通过刻意演绎或者剪辑来制造矛盾,形成话题热度。可是这些综艺节目的内容,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现实。
无论是独居的都市人、青年夫妻,还是在传统和现代育儿观念之间博弈的孕妈,都是中国城市化浪潮催生的新群体、新现象。观众也是这些群体中的一员,面临着相同的困扰和幸福。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那些闪耀的明星也正在经历。当他们褪去明星的光芒,回归到家庭,也不过是普通的儿子、女儿、妻子、丈夫,他们在处理那些困扰时,并没有表现出比普通人更高明的智慧和更广阔的格局。
当综艺节目的镜头对准这些明星家庭,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一面又一面镜子。那些明星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综艺节目的镜头犹如显微镜,将那些微小到几乎可以不计的问题呈现出来。问题已然存在,萌芽终有长大的那一天。借助综艺节目这样的显微镜,我们可在轻松愉快中将这些问题一一反思、解决。
在形式上,这些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不乏争议之作,比如具有显而易见的模仿或者抄袭痕迹。熟悉综艺节目的观众了解,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是现实主义的富矿,增强原创表达力,这里,有讲不尽的故事。
新闻推荐
一个多月前,沈先生骑电动车在崇明区长征路不小心和另一辆电动车相撞,把别人的电动自行车撞坏了,还把人也撞伤了。最后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