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教育类App能否规范取决于责任与标准

来源:南国早报 2019-09-06 08:57   https://www.yybnet.net/

新锐观察

□北京张海英

教育部、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荐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11版)

去年一份报告显示,教育类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2.2亿。教育App总数在2014年11月就已超过7万个,如今更多。这类App在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伴随的问题不少,上述《意见》对此进行规范很有必要。

浏览《意见》全文不难看出,这是个对症下药的良方。比如针对教育App泛滥,文件提出从App开发、选用、整合共享、数据等方面统筹管理。再如,针对部分App强制学生使用(比如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以及部分App商业化(如广告丛生、暗藏游戏),《意见》按照“强制的不商业,商业的不强制”的原则来治理,“强制的”确保了公益性,“商业的”尊重和维护了学生选择权,体现出分类治理思路。

应该说《意见》所开出的“药方”,正是舆论所期待的,但最终效果取决于落实情况。从过去情况看,很多“顶层设计”都是好药方,但执行环节往往打折扣。今年初,教育部办公厅曾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但如今仍有部分App顶风作案,换“马甲”害人。

所以,教育App能否规范,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能否按照主体责任和职责分工,严格落实《意见》的每一条要求。除了落实责任外,标准是否完善合理也很关键。笔者建议,加快制定相关标准,最好能对每所学校、每个地方的教育App进行总量限制,这既能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也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

还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教学可以利用教育App提升效率,但不能过度依赖。比如学生作业应该以传统作业为主,不能把传统作业全部转移到作业类App上。之前,很多学校老师在App里留作业,让学生在App上完成,这种做法弊大于利,也需要标准来纠正。

新闻推荐

校园生活被各种App“绑架” 教育部将启动专项行动治理乱象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胡浩)曾有学生反映,校园生活被各种App“绑架”了,甚至连打热水、跑步都不得不下载使用App。针对这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教育类App能否规范取决于责任与标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