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不少家长开始采购儿童用品,从儿童书包到儿童牛奶、儿童水饺,与“儿童”相关的产品都被放入购物车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食品时更青睐冠以“儿童”字样的食品,认为它们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而这类食品往往价格较高。(今日本报19版)
广大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对儿童食品深信不疑。正因如此,这让商家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推出“儿童食品”,但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专用”食品,不少是噱头远大于实际。
有的“儿童食品”炒作概念,比如宣称为“儿童酱油”其实际上与普通酱油并无太大差异,甚至有些钠含量比普通酱油还高;有的“儿童食品”为了迎合儿童口味,可能加入更多食品添加剂,儿童食用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食品,还可能产生急、慢性毒性……这些“儿童食品”普遍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不过是营销噱头,甚至还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实际上,目前国内国际对于儿童的年龄划分界限都比较模糊。对此,一方面要能出台“儿童食品”方面的国家标准,让“儿童食品”能够真正符合“儿童标准”,从而对“儿童食品”乱象进行源头治理;另一方面,则亟待打击炒作虚假概念、忽悠消费者的无良商家,增加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撕下“儿童食品”的虚假标签,避免广大家长受到误导与消费欺诈。
要戳穿“儿童食品”背后的“消费谎言”,让“儿童食品”能够担得起“儿童专用”的责任,让“儿童食品”市场规范发展,才能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9月2日上午,国庆假期首日车票开始售卖,不少热门线路刚一放票就被抢购一空。9月2日铁路部门将开始售卖10月2日的车票,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