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e
■Sun-小媄:数据信息时代本就没有秘密可言
■Loofr:作为新应用,无视用户隐私就是在打烂自己的基座。
■无厘头大哥:太多互联网企业打着方便的旗号收集客户资料,坚决抵制这些不良企业。
■NM的毛:出来一个新东西,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规范它、正确地使用它,而是赶紧消灭它?
■什么什么高手2018:不明白你们在怕什么,还是那句话技术无罪。
■别吻我臭流氓:科技是改变生活,提供方便。如果不能保障安全,那就没必要存在。
>>华商君曰
很多时候,新兴科技在没有完善的规范之下,是把双刃剑。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错的不是技术,而是错用技术的人。说到底,还是规范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规范,自然会有规范的技术应用。
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窘境是,科技带来的问题总是先于法律法规。面对这种情况,不妨机动一些,相关部门以防范风险为原则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警示,既给新兴技术改进的机会,也利于促进相关企业形成行业自觉,同时为日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累积“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软件突然走红引发争议,大量用户使用这款App,上传自拍照片,将自己“变成”影视片段的主角,并将这些“改头换面”过的视频片段,上传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引发“病毒式”传播。然而,其刷屏后引发的隐私安全焦虑也迅速升温。
9月3日,“ZAO”运营团队针对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发布声明,称“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也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但同时也承认,在大家核心关切的问题上确实考虑不周,已在“第一时间对《用户协议》条款的文本进行彻底地梳理,对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
对此,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新锐表示,ZAO这类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换脸的软件,最大的问题还是大规模收集生物识别信息和“真假难辨”的Deepfake(一种利用AI和机器学习将人的脸叠加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体上的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安全风险,而这种风险目前被公众广泛低估,但实际上已经在不断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实,早在“ZAO”大热前,AI换脸灰色产业链已形成气候。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网络平台上,售卖明星换脸的淫秽视频、提供视频定制换脸服务、教授换脸技术等已成一门生意。
9月2日,在某头部二手交易平台上,记者搜索“换脸”,检索到“爱换脸,全网最全、价格最低”“换脸合集可试看”等卖家打出的信息。记者与其中两位商家沟通后发现,他们在平台上所售的实为明星换脸的不雅视频。卖家雨嫣(化名)说,其手里有45位女明星的上百部AI换脸视频资源可以出售,并向记者发来上述视频的目录截图。另一位卖家也称,可以打包出售40多位女明星上百部AI换脸视频,价格为75元,可以免费试看,网盘发货。
据卖家介绍,换脸视频可定制,10元制作一分钟。此外,在其他一些电商平台上,还有卖家表示,可以提供视频定制换脸产品,只需要买家提供一些被换脸人的照片,卖家便可以将照片中的人脸“转”到特定视频中特定人物上去。“找我的有的是做“小黄片”的,但更多的是做一些商品的宣传短片,大家各有各的用途。”该卖家说。
此外,在一些与“AI换脸”相关的QQ群内,还有卖家称可以传授AI换脸技术,学费500元左右,最快四五个小时就能学会。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制造、销售AI换脸淫秽视频无疑已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同时也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和名誉权。而提供定制视频换脸服务若被不法利用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被换脸的视频有可能被用于诈骗或敲诈。对于这种新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引起全社会重视,还需要及时完善现有法律规则和技术手段,同时也应该通过更多的手段让民众知晓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性。综合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被侵害的人群主要以企业员工、中老年人和在校大学生居多,这些人员中最多的一次被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