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孔府珍藏文物(二十一) 孔子燕居像

来源:济宁晚报 2019-08-16 09:56   https://www.yybnet.net/

李金鹏曹煜帆孟继新

燕居的意思就是闲居,亦可理解为闲来无事居于家中。关于孔子燕居的情况,《论语·述而》记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申申”是形容宽舒大方的样子;“夭夭”是形容面色和悦的样子。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具体解释说:“乃所谓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弟子记孔子闲居时气象,申申,夭夭,似以树木生意作譬,此乃整个神态,不专指容色言。大树干条直上,申申也。嫩枝轻盈妙婉,夭夭也。兼此二者,不过严肃,亦不过松放,非其心之和畅轻安,焉得有此?孔门弟子之善为形容,亦即其善学处。或说:申申,整饬义,言其敬;夭夭,言其和。”

史籍中记载燕居的事例很多。如《史记·李斯列传》:“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汉书·陆贾传》:“平(陈平)常燕居深念。”都是说他们平时在家闲居时的一些情况。

孔府里藏有两幅《孔子燕居像》。

其一,绢本彩绘,纵102厘米,横62.5厘米。孔子大半身。身穿宽领黑色便装,双手合抱拱手袖内,袖口处露手背及拇指,头挽青布包发髻,脑后露黑布飘带。正面稍向左视,大耳、宽鼻、浓眉,大口横宽,露上下长排牙齿,两腮有须,唇上双绺八字胡,下垂长髯,上额有横折皱纹数条。左上方落有款署,曰“大德二年四月望日吴兴私淑弟子赵孟頫谨画”。现经鉴定,非赵孟頫所绘,系明人手笔。

孔府里收存的另一幅《孔子燕居像》,虽无款署,但经鉴定,亦为明代中期作品。此像,绢本设色,纵126.5厘米,横102.5厘米。画面绘孔子半身像。孔子身穿青面蓝边、蓝领便服,大宽领斜下,内着白色衬衣。孔子面部稍向左侧,宽鼻大耳,二目有神,眼白与眼珠,黑白分明。上下嘴唇稍闭,微露两颗牙齿。两道浓眉,长长垂下,上唇留八字胡,下颏长须垂于胸前。上额有三道皱纹,束发蓝色扎巾。双手合抱于胸前,袖口露一左手拇指。

我们面前的这幅孔子像,是一位布衣的孔子,学者的孔子,平易近人的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说得好:“《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相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纵观孔子的一生,我们发现在他人生旅途当中,有过一段贫居或闲居的时期。这段时间是从他三十七岁自齐返鲁,到五十岁仕鲁前的十三年间。

鲁宣公时,鲁国便有三家贵族当权,他们是: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时人称为“三桓”,其中季氏权力最大。鲁昭公后期,季平子执政。他专横跋扈,根本不把鲁昭公放在眼里。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季平子与另一个贵族郈昭伯一起斗鸡,结果季氏的鸡败下阵来。季平子恼羞成怒,依仗自己的权势,强占了郈氏的家宅。郈昭伯于是向鲁昭公诉冤,鲁昭公以此为借口,讨伐季平子。季平子则联合孟孙氏、叔孙氏进行反击,鲁昭公失败了。鲁昭公灭季氏未成,又不甘忍受季孙氏的欺凌,只好逃往齐国。

孔子自齐返鲁后,鲁国因昭公流亡而引起的政治危机仍未平息。此时季孙氏的家臣阳虎不仅完全控制了专制鲁国多年的季孙氏,而且完全操纵了鲁国的大权。一时间,偌大一个鲁国,竟然被阳虎这样的家臣搅得乌烟瘴气。对这种局面,孔子感到无可奈何,也无意于出仕。他过上了一种既贫且闲的生活。虽然生活过得很清苦,但仍保持着乐观的情绪,更反对为富不仁。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的态度是明确的,他认为,金钱和地位是人们所想要得到的,但是不以正当的途径得到它,是不应该要的。贫困和没有地位是人们所不愿意要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是不应该去掉的。君子离开了仁的准则,怎样能够成名呢?君子在一顿饭的时间里都不能背离仁的准则,再忙乱也要坚守仁的准则,再颠沛流离也要坚持仁的准则。

富是利,贵是名。人人都有追求富贵的欲望。只不过,追求富贵必须取之有道,符合义理。如若不然,即是闲居贫穷也比贪图那些不义的富贵强得多。

他把当时的生活概括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段话说得十分形象,吃着粗饭,喝着白水,弯起胳臂当枕头,乐趣亦可在这里,表达了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意念。然而对不义而来的富贵,对孔子而言就如同天空中的浮云一般。

在孔子看来,虽然闲居在家,生活贫穷,但更应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孔子燕居像》就是以孔子这段时期为背景创作而成的。画面较好地表现了孔子宽舒大方、面色和悦、安贫乐道的神态。

孔子对自己的做法,说得很明白,并举例说,《尚书》上说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些道理应用起来,也就是参与政治了,何必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进而他又说,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孔子还说,君子要谋求道而不谋求衣食。种田嘛,有时会挨饿。读书嘛,就会得到俸禄。君子只愁道没有学到手,而不愁生活贫困。

人对于外物的追求应该是与一个人正常的需要相统一的,也就是说,人要做自己欲望的主人。假如生出了难填的欲壑,放纵自己的欲望而迷失了心智,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那么也就失去了为人的本真。面对荣华富贵,锦衣珍馐,世人哪有能不动心的呢?正是这种物质欲望牵引着人们在这世界上熙熙攘攘,为名利奔波。日久天长,美好的心灵渐渐干枯,即便得到了名利,心灵也变得荒芜了。

孔子反对那些用不择手段得来的物质享受,也反对那些道德沦丧的精神懈怠。美好的心灵如果在酒肉奢华中消失,那宁可选择清贫。富贵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可如果得到它的手段不光明正大,那就视富贵如浮云。面对繁华的物质世界,君子始终怀着平和的心态。

新闻推荐

贵州一起涉黑案何以实现“无人上诉”?

□新华社记者汪军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历时7个月侦破案件;检察机关两次退侦,用7个月严密审查后提起诉讼;审判机关在没有类似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唯失败者得永生2019-08-16 09:40
评论:(孔府珍藏文物(二十一) 孔子燕居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