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来临,又进入中小学生溺水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事件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这是多么让人沉痛的数据!学生的溺水事件已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沉重话题。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文件,制订了不少措施,召开了不少安全会议,进行了不少安全督查,学校也反反复复不断进行防溺水教育和暑期安全教育,但未成年人溺亡的“夏日悲剧”还是不时上演。
漫长的夏季,特别是暑假,如何有效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呢?笔者认为,夯牢“最后一公里”安全大堤至关重要。
从诸多溺亡悲剧看,时间都是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地点都是在校外农村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溺亡人员都是发生在小学生和初中生这两个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这其中的客观原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水域面积更大,管理更松,往往也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缺乏成人保护,代替外出打工父母的临时监护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自顾不暇,不可能时时刻刻守着孩子,往往是一不留神,孩子就跑出家门了。而主观原因是很多未成年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存在侥幸心理,缺少危急应变处置能力。
因此,防范暑期溺水的“最后一公里”是在农村。除了自然资源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危险水域防护、隔离设施外,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外;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必须发挥“近水楼台”的作用,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进村入户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宣传工作,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及危险水域的定点监管和流动巡查,建立健全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当地基层组织可联合民间志愿者协会,组成防溺水志愿服务队在关键时间节点到危险水域巡逻,成立村级留守儿童之家,与留守儿童及家长建立“点对点”的联系,联合社会组织多开展生命教育、安全技能培训等公益课堂。据悉,有些农村已成立了类似的“义务巡逻队”或大学生公益课堂。
此外,堵不如疏,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孩子安全游泳。完全禁止孩子去玩水是不现实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炎热的夏天,去水里泡一泡也是正常需求。在顶层设计中不妨拿出专项拨款,支持农村地区建设简易游泳池,或者寻找条件较好的水域建设天然泳池,当孩子有了更多选择,他们去野泳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守护生命,防患未然;生命至上,警钟长鸣。夯牢防范溺水“最后一公里”安全大堤,需要各方精准发力,汇聚洪荒之力,共同为孩子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杭州7月15日电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15日对杭州“7·30”道路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被告人陈某因交通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