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姜红伟《诗歌年代》 □李黎
这是一段用诗歌记载的青春;这是一段用诗句写下的历史;这是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代大学生用心灵之律写作的前无古人的诗歌日志。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亲历者,不管我正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我的工作有多么繁忙,多么重要,我都无法拒绝红伟请我为这本书——《诗歌年代——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版)写几句感言的请求。
翻阅本书的目录又把我带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段岁月。整整12年没有正常途径步入大学之门的一代人,突然之间有了重新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时代呼唤着我们从农村、边陲、草原、山区,从工厂,从军营,从四面八方涌入了大学校园;年龄段跨越了整整二十年。我敢说,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观,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我们当时就是这样:年龄参差不齐,品过酸香苦辣,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能写成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的一代独特的大学生。
当我们跨入大学校园时,正值当代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的思想需要表达,新的情怀需要抒发,新的人生期待需要吟咏,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放怀……而这一切必然催生从形式到内容都焕然一新的诗歌。
“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
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回忆,我推翻了一道道定义,我打破了一层层枷锁,心中只剩下
一片触目的废墟……
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
(舒婷《一代人的呼声》)
尽管舒婷本人没有去大学读书,但她毫无疑问是这一代人,尤其是这一代诗人的代表,是一个全新的诗歌时代的先驱者。而恰恰是从校外到校内的诗歌互动,造就了这个时期的校园诗歌与校园诗人们。
有关这些校园诗歌的独特风貌,有关这些诗歌、诗刊、诗社、以及诗人们的故事,在这部《诗歌年代》一书中有生动的描述,这是一篇篇鲜活的历史,无须我赘述。这些我们昨天的故事已经载入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也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能够面对历史无愧地说:我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历史,并且以诗歌留下了我们一代人的心音。这些诗的声音,不仅昭示了这一代青年学子特有的音容笑貌,也昭示了这个时代诗的自觉与人的自觉。
《诗歌年代》
作者:姜红伟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桃源里,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它静静地座落于大山之中。轻轻推开一扇古旧的木窗,山岚清风,蓝边碗里盛开的栀子花,暗香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