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弹窗真就治不了吗?

来源:济宁晚报 2019-06-28 10:01   https://www.yybnet.net/

“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许不是家人,而是弹窗广告。”社交网络上,一位网友这样说道。如今,当你打开一些网站,扑面而来的弹窗广告似乎总能击中你的内心:刚搜索了一件衬衫,就能弹出服装店铺的链接;只是随便收藏了几个商品,就能不停收到它们“降价促销”的信息。这让网友不胜其扰的同时,更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问题。

需要法律强硬起来

有些不法商家通过主页劫持给弹窗广告“加戏”,导致色情暴力信息泛滥;还有弹窗广告可以实现“精准推送”,其背后很可能是用户隐私被过度获取,而且用户一旦被诱导点击,被盗取了账号密码资料等,很可能会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更有甚者,形成了一种“Wi—Fi探针”技术,通过获取用户手机地址收集用户信息,然后冒充用户连接的Wi—Fi,在手机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广告,给网友带来困扰。

种种现象,都是网络技术霸凌的具体表现。所谓网络技术霸凌,即利用技术、服务或资源优势,胁迫用户签署协议、使用服务,侵害用户的网络服务选择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由于一些平台比较庞大,用户的选择权有限,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这就严重侵犯了网络用户的知情同意权,削弱了他们的安全感、满意度,需要法律为他们撑腰,对霸凌说不。

让违法企业付出沉重代价

结合一些国家地区的经验做法来看,反制霸凌技术,就应该划清红线、明确底线,让踩线的企业付出沉重代价。以“史上最严”的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为例,如果企业侵犯了数据权利和自由,轻者处以1000万欧元或者企业上一年度全球营收的2%(两者取其高)的罚款;重者处以2000万欧元或者企业上一年度全球营收的4%(两者取其高)的罚款。

一段时间以来,考虑到网络开放创新的技术特点,我们的网络治理思路总体上是审慎包容的。这固然给企业留下了不断试错的空间,但也有可能给社会留下了底线击穿的风险。就如同弹窗广告一样,简单地规定“一键关闭”,而不是付出实质代价,一些企业就会胆大妄为。(来源:新华网整理:扈宏毅)

新闻推荐

愿你多充实自己 □原连辉

那年,和我年纪相仿的同事兼校友李哥,不知何故离了婚,他离婚之际,恰逢我与妻子谈恋爱的佳期,他兴致勃勃地来电告知我:“我现在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弹窗真就治不了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