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大学毕业生的频繁跳槽,背离了一些用人单位的期许,让他们产生了“95后被宠坏”的感觉。
出身于独生家庭、成长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生活于网络时代的“95后”,享受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万千宠爱。他们没有父辈那样大的经济压力,可以从容地“慢就业”;他们更加在乎个人的利益、权利和尊严,更加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不愿意受委屈;他们更喜欢平等的职场关系,对那种等级森严的科层制缺乏足够的认同……“95后被宠坏”的背后,既有代沟的因素,也有文化冲突的因素。
从昔日的“80后”“90后”,到“95后”“00后”,在并不漫长的时光尺度下,每一代人都与下一代人有代沟,觉得他们自私自利、胸无大志、目光狭隘、缺乏教养。可是,历史无数次地证明,对下一代多保留几分宽容与信心,才是社会应有的态度。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我们不能只看到“95后被宠坏”的一面,却忽视他们的另一面。“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95后”大学生身上,也拥有许多闪光点。与其一味地要求他们改变,用人单位倒不如换位思考一下,从“95后被宠坏”这面镜子里,反思自己在职场关系和企业文化上的短板。
“95后”频繁跳槽,从侧面折射出他们对职场环境不够满意。而不论是职场关系的更加平等,还是工作环境的更为舒适,抑或休假权利的更有保障,面对员工的结构性变化,企业也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调整,而不应老是等着“95后”来适应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造就了一代代不同的青春,如此而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蒋梦记者夏宁)自“春雷行动2019”开展以来,经开区共立案查办各类案件105件,案值62.79万元,处罚没款10.63万元,受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