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一些商业广告借由校方之手潜入了校园,继红领巾、作业本、奖状、校服之后,连试卷也没有逃过广告的袭扰。小学三年级的试卷上不仅公然出现多家电商的名字,还有防蚊扣的品牌名、产品特点和成分等信息,让人完全有理由怀疑这背后藏着猫腻。
“苏宁、淘宝、拼多多、京东……打开手机,哪一个应用程序不能购买这款防蚊扣?”“请你为该防蚊扣设计一条广告语。”令人惊讶的是,这竟然是南京金陵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考试题目,“考试命题这么进行商业植入,这命题组的权威性可堪质疑啊,是不是存在利益输送关系?”因怕得罪老师和学校,不少家长敢怒不敢言,只能私下“吐槽”。
不知何时起,一些商业广告借由校方之手潜入了校园,继红领巾、作业本、奖状、校服之后,连试卷也没有逃过广告的袭扰。小学三年级的试卷上不仅公然出现多家电商的名字,还有防蚊扣的品牌名、产品特点和成分等信息,让人完全有理由怀疑这背后藏着猫腻。正值夏季,也是防蚊扣的消费高峰,而小孩子则是该产品的目标顾客;像这样明目张胆地在考试试题上做文章,有着推广品牌、诱导消费之嫌。多数孩子本就容易受到广告的蛊惑,刚好做了广告试题,回家要求父母在电商购买该款产品,恐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这套引发舆论争议的语文期末试卷,并非是南京栖霞区教育局统一命制的,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是他们(金陵小学)工作不严谨”,“没想到让家长产生了误解”。自今年起,江苏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红线,严禁频繁组织各种考试测验,而期末考试的命题权力也已经下放给了各学校,却没想到金陵小学会闹出这么一场舆论风波。很显然,“祸”是学校闯下的,学校就得担责;但实话实说,区教育局对该校给出“工作不严谨”的定性,未免有些“避重就轻”,而家长对学校有看法、有抱怨,真的是出自“误解”么?要想平息这场风波,教育部门必须介入调查,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不能只以一句“今后将加强督促”就草草收场。
无论何时,校方都必须守得住法律法规的底线,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坚决杜绝任何商业行为侵蚀校园”。即便商业推广机构给出的价码高到令人咂舌,即便与大商家搞好关系能为校园建设赢得赞助,学校负责人的脑子也一定得保持清醒,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别一激动就犯下了大错。商业广告进校园的口子一定不能开,而借考试题打擦边球的行为,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小聪明”,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事情早晚要暴露,舆论的压力会让学校的声誉一落千丈,校方这又是何苦呢?
当然,考试命题出现“商业植入”的嫌疑,也有可能是命题人的无心之失,脑子“秀逗”了,但这种概率实在过低,家长们也很难相信。即便是命题人的“锅”,也变相说明了教研组对试卷的二度审核是不过关的,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导致社会影响恶劣。如果对此不追究责任、不公开处罚,恐怕以后类似的事件还会不断重演。
新闻推荐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男主马学武企业分房,搬进新家的第一晚,他向妻子李宝莉提出了离婚。之后便是李宝莉经历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