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来临,对于刚刚高考结束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暑假意味着放纵,但对于大学生来讲,是否踏入社会是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毕业于二线城市一座普通本科院校的小乐在投递了数十次简历后,对“薪资待遇”有了一个失望的认识。“大部分工资也就在三千左右,我听说的混得比较好的学长一个月也就五千块吧。光租房就得一千,加上交通费、伙食费,估计只剩千把块……”这笔账怎么算都令小乐沮丧,一旦开始工作,手头似乎还不如过去宽裕。“而且我们这个专业的工作,天花板
也不高。我不希望做一眼看得到头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小乐有新想法:当网红。
想辞职当网红的职场新人做到几十万粉丝,月收入保底三四万
在今天的互联网,“网红”这个身份变得多样且模糊,在微博和知乎,通常叫大V,在小红书是博主,在B站是UP主,从微信公众号来看普遍称为自媒体人。在甲乙方看来,不管哪个平台,只要能通过营造人设、内容输出获取流量,并且具备传播能力及商业价值的,都可以称作KOL。也就是普通人眼中的“网红”。
在新华网一份95后就业观报告中显示,有高达48%的95后毕业后选择不就业。除一部分读研、出国留学等继续深造者,相当部分的年轻人向往着成为“网红”。
24岁的阿叶就是如此。上大学她就开始接触小红书,时常发发书单和自己的护肤品,竟然在四年里也累积了七八万粉丝。毕业后,她找到了一家小外企做商务工作,但没有同事知道,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姑娘有着小网红的身份。“正在计划辞职,全职做小红书吧,还会顺带做做微博。不知道工作有什么意义,天天加班,领导也讨厌,天天就知道挑刺。”小红书博主这个“副业”的收入相反比本职工作更高。每条广告阿叶报价在一千五到两千元不等,一个月接十条就轻松破万了。除此之外,阿叶认为这个“副业”带来的认同感也远超本职工作。不仅品牌方和媒介都相对客气,粉丝的正面回馈也令人开心。
“不奢求变成李佳琦,那个需要运气。我只要做到全平台几十万粉丝就满足了。”她的榜样是各种通告群里其他大号。如果能做到几十万粉丝,认真接单,一个月保底就能有三四万元收入——这是她工作了十年的顶头上司也远没有达到的数字。
不同于60、70后在就业上选择稳定和80后选择待遇,90后或者95后还非常看重个人意愿。传统职场死板的制度、上司的压迫以及复杂的同事关系,让提前进入焦虑期的年轻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由职业”。看到自己的朋友、同学甚至网友靠写写东西、拍拍照片、剪剪视频就“轻松”拿到高收入,很多年轻人觉得,我也可以做到。
网红其实也要专业对口李佳琦卖口红火了,其实他本就是优秀化妆师
选择平台和领域,是所有想成为网红的人,面对的第一个门槛。
网上盛传的一张互联网平台头部用户收入调查图表,显示了不同平台头部网红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其中最高的快手达到了700万元-1100万元,最低的知乎则只有区区0.8万元-1万元。
打造“自媒体矩阵”,在多个平台进行输出固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对没有团队支持、单打独斗的小网红来说太过艰难。更艰难的是领域选择,通俗点说,就是输出什么方面的内容,以及做什么样的人设。
老话讲: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或者刚入职场两三年的新人,在任何领域都缺乏纵深能力。
小乐的本科专业是机械工程,“没有多少人会对机械工程感兴趣,”小乐说,“我比较想做美食领域的大V。”
他的想法来源于身边的朋友。因为自己爱吃,又会做几道菜,常被同学认为是“美食达人”。这类情况在美食领域并不少见。虽然厨师是一个专业职业,大部分做菜的网红其实既没有在厨师学校培训的经历,也没有真正在饭店从业过,厨艺基本是靠家人朋友的评判。
直到去年厨师王刚横空出世,他的专业性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当大部分博主还在琢磨如何将一道菜的做法拍得更加精致优雅的时候,王大厨一勺宽油(指大量放油)让自己轻松成为了美食圈的头部网红。
类似的例子还有李佳琦。作为如今第一美妆博主,当下有无
数人企图复制他的成功轨迹。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在成为网红之前,李佳琦就是欧莱雅一名优秀的化妆师。其他美妆博主,多半是半路出家,唯一的经验也停留在“自己喜欢美妆”以及“自己认为自己会化妆”上面。
越来越多具备专业能力的网红走上台前。对比之下,欠缺经验、技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哪个领域的年轻人,就相形见绌了。
签下经纪公司就有未来?大批小机构“押宝”,不培养只等收割
在流量时代,流量就是钱。比起接个代言就能挣成百上千万的流量明星,普通网红们挣钱的方式更加曲折。
坐拥百万粉丝的头部网红们玩法多样,通过人脉关系做中介赚佣金,直播可以依靠打赏,甚至还有网红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做电商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多数网红来说,广告才是维持生计的大头。持续的输出在不断压榨着年轻网红为数不多的学习、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在推广的内容上也变得越来越空洞乏味。
对于内容输出和流量问题,克拉的解决方法是签一家MCN机构。
MCN相当于内容生产者和社交平台之间的中介。简单讲,MCN扮演着网红经纪公司的角色。机构签下大量网红,培养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内容生产和推广问题,最后引入商业化,与网红按比例进行分成。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就像网红本身一样,因为有利可图,这个行业迅速积累了过多的机构。仅从2017年到2018年,
MCN机构就从1700多家暴增至5000多家,并还在持续增长。
资源丰富的头部MCN签不上,大部分网红只能选择相对小型的机构。这些MCN更像是赌博,先许下优厚的条件签大量的年轻人囤着,万一其中真有成长为不错网红的,再等着来收割。但对于那些迷茫中的“素人”们,签过的合同就像一张废纸,并不能带给他们任何好处。
在诺兰的处女作《追随》中有句台词: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多半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这个问题与想以网红为生的年轻人如出一辙:对自我认知的偏差。
家里有几管口红就想当美妆博主,会做几道菜就是美食大V,看过几部电影就成了影评人……一个二十几岁想成为网红的年轻人,多半是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工作。
就像小乐所说,大家都“不愿意做一眼看得到未来的事情”。可是网红这条路,未来又在哪里呢? (据IC实验室微信公号)
新闻推荐
君珺老婆下班回来,告诉我,李妹结婚了。哪个李妹?我一脸蒙圈。老婆笑着说,就是你给她介绍对象的那个李妹啊。我摸着脑袋,忽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