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少不了驾车、乘车旅行。夏季炎热的气候不光令人感到困扰,车辆一样也要承受更多的负荷。那么,夏季行车时除了限速,还有哪些事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车辆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故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以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呢?
常见故障之一:蓄电池过放电
蓄电池过放电是夏季最容易发生的车辆故障之一。一般车辆的电力供给基于如下的工作循环:(1)引擎启动;(2)驱动发电机;(3)向用电器供电,同时蓄电池充电;(4)熄火状态下由蓄电池向起动机供应电力,以发动引擎。
正常运行状态下,该循环极少发生故障。然而,夏季车辆用电负荷激增,很有可能出现消耗电力超过发电机发电能力的情况,此时蓄电池将不得不向车内电装品(车辆搭载的各种用电器)提供电力,从而导致蓄电池电量损耗甚至耗尽,影响蓄电池寿命。
在夏季,光是使用空调就会消耗将近一半的电力。加上雨刷器、车内音响、娱乐系统,电动车门,车载用电器等都可能在夏天频繁使用,蓄电池可能不得不强行顶上发电机的电力亏空,从而诱发故障。
虽说汽车蓄电池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了这样的应用场合,但部分老旧蓄电池很可能经不起这样的反复折腾,一旦发生故障就只能更换蓄电池进行处理。
因此,夏季行车应尽量照顾到蓄电池的工作能力,避免在车内长时间满功率使用空调,尽量不在熄火后使用大量消耗电力的车载用电器。毕竟,如果因为蓄电池失效,让你的爱车在远离服务区和维修站的地方抛锚,烈日下无处可归的绝望足以毁掉一趟精心计划的出游。
常见故障之二:空调制冷失灵
在汽车的各种系统中,在夏天存在感最高的就是空调制冷系统了,谁也不想在炎热的夏天遇到汽车空调失灵的问题,因此简单了解一点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和潜在故障就非常必要了。
汽车制冷空调和各种家用空调的制冷原理类似,都是通过制冷剂的反复液化、气化实现热量交换。目前广泛采用的车用空调冷却剂R134a具有毒性低、不腐蚀金属橡胶、常温下可低压液化、不破坏臭氧层等优点。然而R134a具有的较高温室效应系数,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遭到淘汰。
在空调制冷过程中,冷却剂依次在空调系统中,相继经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最后再回到压缩机中开始下一个流动循环。压缩机令冷却剂体积减少从而便于液化,体积压缩后的冷却剂在冷凝器放热并冷凝为液体状态,实现从气态到液态的相变;液化后的冷却剂流经膨胀阀,被雾化为更容易高效气化的微小液滴。最后,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液滴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实现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此时,高温空气流经低温蒸发器,温度降低,之后流出的降温空气被送入车厢实现制冷。而气化的冷却剂则接着进入压缩机开始新的工作循环。
汽车空调系统在夏天的工作负荷加重,且高温天气容易诱发材料变形老化,导致密闭管路密封性受损,冷却剂泄露,从而影响制冷效果。此外,蒸发器附近灰尘、污物太多也会降低制冷剂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的效率,不光造成空调“不给力”,还可能导致车内异味和粉尘过敏。
因此,夏季行车时,应尽量避免空调长时间满负荷运转,可以在凉爽下来之后适当调低空调的风量或者调高制冷温度。如果空调出现制冷能力的显著下降,很可能是制冷剂发生了泄漏,需要及时进行检查或补充。
常见故障之三:引擎过热
引擎过热同样是夏天容易发生的行车故障。燃油在引擎中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推动活塞往复运转为汽车提供动力,引擎温度之高可想而知。夏季气温高,引擎散热能力受到抑制,如果连续运转时间过长,很可能发生引擎过热的情况。
引擎过热发生后,早期症状是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不稳,此时冷却液指示灯可能亮起,提示发动机冷却出现问题。引擎过热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需要立即停车进行检查。
冷却液水箱设置于引擎室内部,一般来说,冷却液液位检查应当在车辆启动之前进行。引擎运转一段时间后,周边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造成烫伤事故,需要谨慎应对。在日常的例行检查中,除了确认冷却水的液位,其颜色和质感也应当关注。
一般来说,冷却液呈现带有透明感的粉、绿、蓝色等,如果发现浑浊则意味着冷却液发生了劣化,应及时对冷却液进行更换。如果冷却液呈现茶色,则意味着管路发生了锈蚀,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进一步处理。
因此,夏季准备长途行车之前,应及时确认冷却液的液位是否正常。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发生引擎过热,又没有合适的冷却液进行补充,可以使用纯净水暂时救急。矿泉水或者自来水容易在冷却管路中形成水垢,应尽量避免使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何际传)日前,在玉北大道茂林段,一辆小货车因方向突然抱死,失控撞上绿化带的一棵树,驾驶员被夹在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