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启智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一生的功课。等我退休后,如果有可能,除了坚持读书外,我还要去老年大学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不管在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多数老师都比较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现在的教育观、人才观与数十年前相比发生较大变化,人们越来越能以理性、平和的态度来看待分数成绩。
在我们当年读书时候,正是农村孩子上升通道逼仄却可能凭借读书实现“跳农门”愿望,从而实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特殊年代。一个老师一旦教出几个这样的学生,在学校自是倍受敬重,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都像明星一样引人注目、风光无限。在此现实语境下,老师对于班上学生态度因为成绩而泾渭分明,也就顺理成章。
我曾经一直以为,校园时光在不同学生心里会呈现迥然不同的印象与色彩,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会依恋校园,才可能在走上社会后还念念不忘当年的老师。有次回到老家拜访一位初中老师,他兴奋地提到有几个同学经常去看他,其中两个同学当年成绩不是很好,跟各科老师关系非常紧张。
这事让我琢磨了好久。不管人们曾经遭遇怎样的创伤与不幸,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浴火重生”,因为生活总要继续。只有忘却经历的不快,扔掉思想的包袱,人们才能开辟新的生活。我的那几位成绩算不上好的同学,或许因此,与老师的种种芥蒂终究得以释然放下。此外,随着人生阅历增加,生活经验积累,以前的“读书观”与人生观可能颠覆,大家会以包容心态对待过往人与事,甚至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苦心。
因为校园曾经给予我太多,关于校园的记忆,就像一枚鲜红的印章,永远镌刻于生命深处。如果有机会,我很想与当年的全体同班同学,一起相约回到青葱校园,拜望当年的老师,任由积蓄太久的思念冲破感情的闸门,一泻千里;听凭时光倒流,让我们大家齐刷刷重回“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年少时光,重回那段有些苦涩而又激荡梦想的青春岁月……
校园里,有我奋发向上的青春。十三岁那年,我从村小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全镇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学校离家大约5公里,我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在校寄宿。每到周三中午,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要回家再带一次菜。从中午十二点放学到下午两点半上课,中间两个半小时,我每次都会在两点钟前返回学校,除去在家吃饭约半小时,还有一个半小时消耗于十公里往返路途。为了早点回到学校,我往往奔跑不止。即便奔跑,还在念叨英语单词,假如某个单词想不起来,立马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反复识记,直到滚瓜烂熟。初中毕业,我如愿以偿冲进中等师范学校大门,实现“跳农门”梦想。
校园里,有我苦涩纯真的回忆。因为家里粮食不够吃,我在学校一天只吃八两饭,而且缺油少盐,吃不到新鲜蔬菜,鸡蛋和肉做梦都不敢想。有天晚上,一个跟我关系要好的同学,不知从哪里弄来五根油条,他很豪爽地塞给我两根。看着金黄肥硕的油条,我的涎水立马流出来。我感觉整个教室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班上有个长得像豆芽菜的瘦弱女生,平日也是吃不饱饭,脸上鲜有笑容。我想:若是送给她一根,她一定非常开心。但教室又有不少同学在,假如我径直走到她面前,她会不会接受,她会怎么想?就算她接受,其他同学又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笑话我……在经过五六分钟激烈思想斗争后,我最终没有付诸行动。假如能够回到从前,我想我会义无反顾请“豆芽菜”女生与我分享那两根喷香的油条。不为别的,只是以抵抗饥饿的名义,向备受贫困折磨的同类人赠予一丝温情和关怀……
校园里,还有很多给我无私帮助、资助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赠送我一双鞋子或者一个馒头、一碗面条……这些雪中送炭善举,今生今世没齿难忘。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一生的功课。等我退休后,如果有可能,除了坚持读书外,我还要去老年大学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越是年龄大,越是不能放松学习,不能丢下学问。
进老年大学,走进课堂学习,对延年益寿、促进晚年生活幸福都是大有裨益。首先,可以汲取新知识。我们平常通过各种资讯渠道掌握的新知识比较零散、杂乱,而在课堂上能够得到系统梳理,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次,可以让作息有规律。许多人在退休后,没有了上班纪律约束,人会变得散漫,作息规律会被打破,生活甚至邋遢起来。这不利于养生与健康,有可能让人一下子进入衰老状态。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人到晚年还能够上学,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它能让人保持生命的活力。再次,可以结识新朋友。人始终是社会性突出的高级动物,任何时候都需要社交,社交让人获得很多经验,也强化人的存在感与归属感。老年人与老年人、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员之间,经常交往交谈,会让老年人不退步不落伍,与时俱进活出应有的精气神来。
新闻推荐
6月6日,吉林长春张女士在自家小区楼下的公共车位停车时,遭到街边一火锅店员工的驱离,张女士据理力争,一人舌战对方数十人,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