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184期)
一、刑事犯罪基本知识
农村存在一些常发性的犯罪现象,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也为了避免类似犯罪现象的继续发生,现就一些基本的犯罪法律知识介绍一下。
根据《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犯罪必须要有主观上的过错,因而有必要了解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以及意外事件的概念与内涵。根据《刑法》第14、15、16条规定,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如果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这在法律上称为意外事件。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意外事件不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情况下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以及什么是防卫过当?
根据《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公民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1.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2.必须是对实际存在并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3.只能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损害其他人;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如果明显超过的话就构成防卫过当,就应当根据其造成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但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采取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高危儿早期干预显奇效 市一院康复科成功助早产极低体重高危儿复健
六一儿童节那天,市一院举办了一次面对面、心连心的医患座谈会。会上,一位康复科患儿的父亲李先生在谈到曾是病危早产儿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