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传“苏州大学毕业典礼仅让毕业生代表参加”一事,该校6月9日回应称,原定典礼方案受场地座位限制,只能邀请毕业生代表参加,目前学校已作出调整,更改典礼时间和地点,全校毕业生均可参加,按校区分为上午、下午两场。(6月9日澎湃新闻)
苏大毕业典礼又上了热搜,但这次上热搜的原因不是校长“恭喜你们C位出道”之类的金句,而是让人倍感扎心的“毕业生代表”。此前,苏大发通知称,该校将举行毕业典礼,出席对象为“2019届毕业生代表”,有人认为毕业典礼“仅邀请毕业生代表出席”,而“不够优秀的苏大学生将失去参加的资格”。
无独有偶,去年6月,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据称,当年北京交通大学的毕业典礼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到现场参加,其余90%毕业生只能在教室观看毕业典礼直播。舆情发生后,校方承认考虑不周,很快调整了方案,全体毕业生及家长均可参加毕业典礼。知错就改,及时补救,固然值得肯定,但事件给高校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
对即将离开母校的大学生而言,毕业典礼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这个仪式意味着自己即将告别学校,正式走向社会,揭开人生新的篇章,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时刻。那么,为何还有不少高校对出席典礼的人数进行“限额”?时间、天气、场地等限制性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必夸大其词,场地不够可以多组织几场,天气不好可以临时调整,总之,只要校方设身处地站在毕业生的角度考虑,“毕业典礼仅让学生代表参加”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对毕业生来说,参加毕业典礼是一种正当、合法的权利,校方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的权利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从毕业典礼上也能看出一二。近年来,有不少高校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坚持为每名毕业生拨穗,一场典礼持续好几天,校长共计站了几十个小时,令人钦佩。
这次苏大紧急调整毕业典礼方案,全校毕业生均可参加,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让所有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没那么难,关键在于高校管理者有没有意识到毕业典礼的重要意义,有没有把学生的切身感受当回事。届时,不知苏大校长是否还会金句频出,窃以为,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全体毕业生道个歉,也许更恰当。(陈广江)
新闻推荐
男子酒后游泳不幸溺亡 与其同行的3人曾劝他不要下河,其中两人还曾施救
记者覃乐维通讯员宋涛涛晚报讯昨日凌晨3时许,有4名年轻男子酒后来到滨江东路金沙角附近的柳江岸边,其中一名男子下河游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