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
削尖了脑袋从人缝中挤到最前面
我小时候最盼望过的三个节就是儿童节、春节和端午节。儿童节可以买玩具,春节穿新衣服要压岁钱,端午节则是大人不管,可以天马行空尽情玩耍。
端午节那天一早起来,我就要往九眼桥赶。划龙舟年年都在九眼桥到望江公园那一段的锦江中举行,河两边观看划龙舟的硬是人山人海,要想占得前排位置,我们娃娃只有发挥娃娃的长处——削尖了脑袋从人缝中挤到最前面。划龙舟的确闹热,旁边的龙舟路修好还没路名,通车当日恰逢端午节划龙舟热闹异常,就以“龙舟”命名此路为“龙舟路”。
龙舟一字排开,岸上鼓声阵阵,给龙头点睛后发令枪响,但见桨翻水涌,龙舟如飞,还没看够,龙舟就已撞线,没划好远嘛!比赛结束,龙舟也没有散,又三三两两朝出发地聚拢,沿途不断有穿着游泳裤的人爬上船,精彩的抢鸭子就要开始了。
抢鸭子也是在江中举行,最为有趣,以抢的数量多为胜。划龙舟后如果太冷,大家就要等一会,等太阳出来;如果没有太阳,等到11点下雨都要开始。一艘小船朝江中划去,鸭子刚刚抛下,河里顷刻就好多人!我们娃娃也下水参与,岸上看着鸭子好近,就在面前,下水后才晓得鸭子总隔你一帽子远。抢的人划水翻起浪子,每年我都是水吃饱了鸭子毛却都没抢到一根。
回到家,午饭已准备好,粽子卤鸭苋菜,皮蛋剥掉灰壳
用刀背轻轻敲个十字,再用刀从敲过的地方切下,皮蛋的整体性就可保留,盐蛋也用此法切。那时家家户户的皮蛋都是自己包,记得要把铁锅倒过来刮锅烟子,谷草烧成灰,城墙上挖来的黄泥巴放盐和在一起,用水调成黑乎乎的泥包皮蛋;盐蛋用坛子泡,泡盐蛋的水最好是雪水。那时冬天下雪,家家户户都要用东西接了雪来倒进坛子里存起。
桌上少不了雄黄酒。我们小时候其实也没看到哪个大人喝,雄黄酒是端午节这天用来在娃娃额头上写“王”字的,我们自己还在嘴边画胡须装老虎。每每画好,母亲都鼓励:“哦,老虎好歪,多吃点。”接着就给你夹菜。
午饭后扯洗澡药也是年年端午的重头戏。我们那时都是靠自己扯,听人说用它们煎水洗澡可免生疮。我们去扯,很多草都不知道名字,最后胡乱扯一大把,因为“端午节百草都是药”。用草药煎水洗澡后,大人还将就草药把蘸水涂遍娃娃全身——绿绿的一个娃娃晾在那里,说这样就更不会被蚊虫叮咬咯!(曾智成)
【抢鸭子】
儿童拉拉队攒劲儿助威
我总盼端午节早一天到来,因为这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戴上五颜六色的香包,观看好耍的龙舟比赛。想着想着,儿时过端午的情形,又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吃粽子算得上是我儿时非常期盼的一件事情。俗话说,小孩子盼过节。那个时候,过年过节,母亲总是会想着法子为我做上一顿好吃的。端午节的粽子,自然是不会少的。
端午节是自古以来相传的“卫生节”,这天,大人们洒扫庭院,挂艾蒿,悬菖蒲,洒雄黄水,激浊除腐,杀菌防病。母亲总要扯上一捆艾蒿、菖蒲,从中拿出一些挂在房门的两边,剩下的,会烧上一大锅水,熬制成药水,装在大盆内,调好水温,让我洗上一个舒舒服服的药水澡。
小时候每逢这天,我都要约上三五儿时的小伙伴,到离家三十多里外的新津南河观看龙舟比赛。那个时候龙舟比赛规模小,很多时候就是划着小船在河水里抢鸭子。一声哨响,主办方将事先准备好的鸭子投入河中,参赛运动员从船上跃到河里,奋力划水,你争我抢。河面上,人喊声,鸭叫声,划水声,声声不息。河岸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口号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呐喊声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比赛现场一片欢腾,人声鼎沸。
我们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组成了临时的儿童拉拉队,在岸上不停地跑啊喊啊,为河面上抢鸭子的运动员打气攒劲儿,呐喊助威,尽管我们跑得满头大汗,但是我们能够参与其中,还是觉得非常开心。比赛结束,抢到鸭子多的为胜,抢到的鸭子自然也就成了“奖品”。(冯继军)
【摘粽叶】
我和小伙伴结伴上柴山
农历五月,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节。那大街小巷、村庄院落的空气中,仿佛也弥漫着淡淡的粽叶清香,拂来嗅之,爽心清肺,深深吸之,亦使人醉!但记忆中最令人难忘的,仍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和她亲手包的金黄色粽子。
回想小时候,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每年的端午节。这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吃粽子,而是因为我喜欢上山摘粽叶。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村里的人就开始三五成群的到离家十多里地的山上采摘粽叶。
那时没有粽叶卖,也没有钱去买。而摘粽叶,大人是不好意思去的,因为柴山毕竟是集体统一管理,所以都是派半大不小的小孩去。当时我只有8岁,母亲就让我和几个同伴去。母亲则去沟沟坎坎的地方割一种扎粽子的棕树叶,这种树叶形如扇状约两尺长,用火烤柔后很有韧性。粽叶打回来后,母亲将挑选好的粽叶浸泡在淘米水中,再用刷子反复地洗刷,直到洗干净为止。然后,包一锅清香飘溢的粽子,放在锅里煮,我们弟妹几人围着灶台看着母亲熟练地翻动粽叶,翻得满屋子一股清香,那可是让我比过年时吃年夜饭都期盼的美味啊。
母亲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尤其是那种“美人脚”,煞是好看。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把粽叶一层层剥开,晶莹的糯米已被染成温柔的金黄色。母亲急忙用筷子插进去,蘸上一层白白的砂糖递给我。我不顾左右,痛快美美的咬上一口。哎呀!香香甜甜的,真好吃!狼吞虎咽,几口就把粽子吃光了。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品吧!母亲则在一旁不断提醒:“慢点,别噎着!快,给弟弟妹妹拿去……”这么大一铁锅粽子,让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和她对子女的厚爱。
其实,母亲也喜欢吃粽子,只是那时的我们并不懂。因为母亲总说,有什么好吃的?尝尝就行了,吃多了就没味道了。(贺建新)
【包粽子】
也为母亲包一回粽子
22岁之前生活在新疆的我,从未吃过粽子。说出来可能有很多人不信,但事实的确如此。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匮乏,我没吃过的东西还很多,元宵、带鱼、菠萝等,多到数不清。
但我说得清自己第一次吃粽子的感觉,当那润润甜甜软软腻腻绵绵的一团塞满整个口腔,我磨磨叽叽不愿让这感觉下滑到胃里,我便知道,自己爱上了粽子。而粽子也一定感觉到了我对它们的挚爱,这种如初恋般的遇见,让我终生难忘。此后,粽子成为我最爱吃的食物。
那一天是1992年的6月5日,端午节。小姑子下班后买回几只粽子,当我吃完自己的那只,心里有个声音在强烈地叫喊:好想再吃一只!
不知道当时自己为什么那么馋,眼巴巴望着正在剥粽子的爱人,多想让他把属于他的那只给我吃啊,但是,面对一大家子人,爱人虽感觉到了我贪婪的目光,却没好意思把粽子给我。那时我们才结婚两个月,我还是个新娘子。
2009年的端午节,母亲在我这里,母亲也爱吃粽子,但她血糖高,市面上纯米粽很少,我决定自己动手为母亲包一回粽子。
或许是自信害了我,米泡好了,苇叶也烫好了,可在别人手里只需放上米轻松折几折再扎上线就包好的粽子,在我这里却是那么的不听话。那些米像溃不成军的败兵四处逃散,而那些苇叶也故意和我作对似的,不是这里裂缝,就是那里漏米。忙活了半小时,我急出了一头汗,也没战胜它们,最后无奈望着满盆狼藉,摇摇头,乖乖打电话请姑姑来帮忙。自此我再也没有包过粽子。(楚秀月)
【戴荷包】
兴高采烈炫耀各自的荷包
小时候过端午节,小孩子时兴戴荷包,大人们说是为了避邪驱灾,平安吉祥,与端午节门上挂艾蒿一样,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风俗。
缝荷包的手艺也是一辈辈传授的。每逢端午,家里有孩子的女人老早便张罗着缝荷包了。我母亲心灵手巧,是缝荷包的高手。她用平日积攒的五颜六色的小布块,裁啊缝啊绣啊。先做成荷包套,再在里面塞满香面和麸皮,然后在底部缀上流苏,于是一个个形态各异、小巧玲珑,花生仁大小的小荷包,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有黄底黑纹的小老虎,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有象征吉祥有余(鱼)的小红金鱼;还有令人垂涎欲滴黑绿相间的小西瓜,有米黄色的小甜瓜,还有用彩线缝成的四角小粽子——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戴荷包是一道绚丽的风景。从襁褓中的婴儿到会跑会跳的小孩,不分男女都戴荷包的,但七八岁以上的男孩就不乐意了,但我们女孩子却视戴荷包为盛事。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我一大早就起床穿上花褂子,把一大把荷包系在衣襟的纽扣上,饭也顾不得吃,就兴高采烈地跑到大街上和小伙伴们一起互相展示、炫耀各自的荷包,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是那样的惬意和幸福!
端午节后,我便把荷包摘下来包好珍藏起来。初中时,母亲在一次劳动中伤了右手,不能再缝荷包了。我把多年珍藏的那些荷包视为珍宝,离乡读书、工作,也把它带在身边,放在衣柜里妥善保管。遗憾的是,结婚那年搬家,爱人不知道,把箱子连同那些荷包一起卖到了旧货市场。
去年端午节,乡下的侄女带着三岁的女儿来我家玩几天。我回忆起小时候戴荷包的美好情景,便童心大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费了一整天时间,好不容易才做了一个小老虎和一个小西瓜。私下里端详不但形不像、神不似,而且粗糙笨拙,丑陋不堪。我用别针把荷包戴在小女孩胸前,她站在大镜子前,咧开小嘴笑个不停,脸上像开了花似的。(徐爱清)
【织蛋兜】
过个端午家里就要少件毛衣
还没有到端午节,性急的母亲买来咸鸭蛋,接着小心翼翼把蛋放进彩色丝线编织成的蛋兜里,打算挂在女儿胸前,以保佑她平安度过酷暑。女儿并不懂得端午挂蛋的习俗,对挂蛋也没什么兴趣,母亲有点怅然若失。
现在购买蛋兜和蛋都非常方便,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那时供销社可没有蛋兜和蛋出售,我们小孩子想要享受端午挂蛋的“荣耀”,那就要全靠母亲了。
端午节前,母亲会把自家的鸭子生的蛋腌制好,腌好的咸蛋香气浓郁,尤其是粉嫩流油的蛋黄让人垂涎欲滴。母亲还会从旧毛衣上拆下毛线编织成蛋兜用来装咸鸭蛋。母亲编蛋兜的技术非常娴熟,编的蛋兜不但大小适中而且非常好看,其秘诀是“线结要整齐,高低要一致”。很多乡亲们都会“慕名”找上门向母亲要蛋兜,热心的母亲一概来者不拒,父亲开玩笑说:“过一个端午节,家里就要少一件旧毛衣,毛线全变成蛋兜了。”在全村孩子面前,我胸口的蛋兜无疑是最漂亮的,鸭蛋也是最大的,我端午挂蛋乐颠颠地去上学,好不神气!
如今的独生子女似乎已不热衷于端午吃蛋挂蛋的游戏了,新时代的年轻父母很少会像父母辈那样,早早起床给全家人煮鸡蛋煮粽子、给孩子编织蛋兜挂在胸前。每当临近端午,小时候挂蛋、比蛋、碰蛋的热闹场景总会再次浮现在眼前,就如同昨日发生的事。
生活为什么总是这样?让我们在获得许多的同时又失去了许多……(余平)
【过端午】
第一次在外过端午
高中毕业那年,我意外落榜。当时家中的境况早已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让我复读。无奈,我只好跟随同乡来到北京,在一家搬运公司做搬运工。
搬运工这活儿基本上靠天吃饭,大家每天都去公司候着,有活儿就蜂拥而去,没活儿就聚在一起闲聊打牌,日子过得单调而乏味。
端午节那天下午,快6点时,忽然来了活儿——有家公司让我们运送一批办公用品到天津市下属的一个县。那地方我们都不熟悉,看看天色渐晚,多少有了点畏难情绪。活儿主说,开车2个半小时就能到,不会弄到太晚的。
其实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利。彼时,我们已经两天没活干了,不可能让就要到手的钱打水漂儿。我们6人开着两辆大车一路急驰去了天津。没想到出高速时,拐错了出口迷了路。
等们赶到那家单位时,接货人已经焦急万分了。不经意间,我在那家单位大厅的工作台上,看到了两兜粽子。想必人家是等着回家过端午节的。一想到端午节,我的眼睛就有些发湿。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外面过端午。以前,每到端午,家乡赛龙舟,吃粽子,别提多开心了。那一刻,我想家了。
为了能早点完活儿,大家都卖力干着,只有我总显得魂不守舍。在抬一张办公桌时,一不小心,我被突起的钉子扎了手,鲜血很快流了出来,止也止不住。见此情景,接货人不由分说带我去了附近的诊所。
端午的夜有些阴,月亮藏在云层里,像个害羞的少女。他一边走一边跟我拉着家常,那声音、那口吻,都给我一种亲近感。我简单说了自己的情况,他说:“你应该复读的,天天干这个,以前学的东西就白费了。”听着他的话,我忽然觉得很温暖,路灯下,他的脸上有着真诚的关爱。
再回去时,他没再让我搬东西。我说我能行,他却自己加入了搬运的行列。那些东西都挺沉的,看得出他有些吃力。等到搬完所有的物品时,他洁净的衬衣上已是尘土遍布,脸上也冒着浓密的汗珠。
我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他忽然转身把工作台上的两兜粽子递给我们:“你们肯定饿了,带着路上吃吧。这是我们单位发的,我家里还有许多,吃不完都坏了。”他不容拒绝的态度让我们顺从地接纳了,嘴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随后他又像想起什么似的,打开工作台里的抽屉,取出两本书,交给我:“小兄弟,没事时多看看书。”那是两本《新概念英语》。
我们的车很快就出发了。在路上,我和几位同乡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说笑着,话题始终没离开这个异乡的好心人,思乡的情绪也有了一丝缓解。
一年后,我带着打工赚的钱回家复读。后来,考取了北方的一所大学。(安千夜)
新闻推荐
劳务派遣工致他人受伤,用工单位、派遣公司责任如何划分引争议 用工方赔偿后有权向派遣方追偿
本报讯(记者吴铎思)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对外责任和对内责任如何区分,用工单位对外承担了赔偿责任后,能否向劳务派遣方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