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身患绝症需要高额治疗费用,但家庭贫寒,无钱治疗,希望路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年,在城市人流密集的街头巷尾,这种“卖惨式乞讨”可谓屡见不鲜。而这些乞讨者真的都那么悲惨吗?记者近日从湖北襄阳老河口市公安局获悉,该市警方不久前打掉了一个家族式诈骗团伙,发现“卖惨式乞讨”当事人不仅周收入过万元,还在老家建起别墅。(5月26日《法制日报》)
尽管靠乞讨发家致富、回乡盖楼的新闻时有所闻,但这个职业乞丐团伙的周收入过万元,还是让勤劳工作的人们大吃一惊,心理失衡。
挪用照片、伪造病历,虚构“女儿杨晓彤”身患尿毒症等虚假信息,流窜多地、分工合作……这个乞讨团伙,“技术”娴熟,经验老到,已然超出生存困难、向公众求助的范畴,涉嫌欺诈。职业乞丐团伙成员来到陌生地方,骗取人们的同情,诈取公众的钱物,消费公众爱心。靠“职业乞讨”“卖惨式乞讨”发家致富,这种泯灭良知、不守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行为,败坏社会风气,撕裂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纽带。
当乞讨成为一种敛财的工具时,其实也是将自己的人格和公众的善心踩于足下。当每天辛勤工作不及乞讨所得,则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传递出好逸恶劳、非法敛财、漠视法律和道德的错误信息,稀释了公共道德,抬高了诚信成本,加剧人心的冷漠和道德的下滑。长此以往,社会公众的善心将会被消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无法得到社会救助。
据悉,乞讨群体正在朝着年轻化、职业化和家族化方向发展,乞讨方式也在不断花样翻新,以至于出现用二维码收钱乞讨的“现代”乞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赃款都是过往群众随手“捐助”,具有金额小、随意性强、难于查证等特点、民众往往嫌麻烦不会选择报案,致使无法有效打击此类犯罪,诈骗分子被拘留几日后继续出来行骗,形成恶性循环,且无所顾忌。
法治国家容不得法外“江湖”,决不允许“卖惨式乞讨”欺诈团伙肆意妄为。政府部门要严厉打击“卖惨式乞讨”犯罪团伙成员,强化乞讨人员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人口管理、城市管理的科学系统,减少或杜绝“职业乞丐”一次又一次地在法律、规则和道德的灰色空间中大肆游走,维护公共道德与社会安宁。而民众在对贫困群体伸出援助双手之时,也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不要让自己的真挚爱心及社会诚信遭遇践踏,沦为不良之徒欺骗他人、发财致富的工具。
新闻推荐
气温越来越热,朋友间聚餐饮酒频率上升。饮酒后不开车不仅是对自身安全负责,更是对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可有些人却不思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