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22日,在中建二局四公司第二届青年人才成长论坛上,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高校学生认为就业难,而企业却觉得招不到人才,这是怎么回事?”来自企业和高校的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活动中,多所高校与主办方中建二局四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靠各自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建设实训基地、二局讲堂、挂职锻炼以及科研合作等活动,共同促进青年人才的培育工作。(5月23日中国新闻网)
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前置到大学校园,双方开展互讲、互学、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了解企业,也让企业了解学生,这样有助于从源头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将大大化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脱节的现状,大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够更好、更快融入企业、融入社会。这既是对学生的负责,毕业生不必处于四处求职却屡遭碰壁的窘境之中,也不失为化解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实际上,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岗位。于不少企业,虽然求才若渴,却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用工需求的人才。许多单位在招聘时,把多少年的从业经验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这于现在不少的大学生确实是勉为其难,因为大学生没有经过工作岗位的实践,哪来的从业经验,而没有从业经验,也意味着不可能找到岗位。在这种需求不对称的情况下,学校与企业及早“联姻”,携手合作,按企业要求定向培养,让大学生迅速成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人才,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让大学生提前落实了就业岗位。
显然,“校企携手培养人才”,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从源头上合理安排教学资源,避免就业机会不大的专业盲目扩招,有目的地培养目前就业市场的紧缺人才,保持“热门”不热,“冷门”不冷,既使社会的人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又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实际上,大学毕业生只有实现对口、理想岗位的就业,才能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也因此,“校企携手培养人才”,不仅是社会的幸事,也是学生的福音,这样的要才培养模式值得推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卢静记者周越)5月23日,记者从西区自然资源局、西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了解到,西区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