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悠悠
这两天,海南一位医生上热搜了。与以往上热搜的操作不一样,这次他是因为自我举报拿回扣而引发舆论哗然。
这名医生来自万宁市和乐中心卫生院。他称,自己所在的医院,有很多医生存在收受药商回扣的情况,包括他自己在内。卫生院管理层不仅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甚至有可能也参与其中。
这位医生表示,每个月根据药房提供的清单结算,然后由药房把现金、清单装进信封,发给医生。“门诊部一些医生的业务量大,如一个月看病开出10万元的药物量,即可获得15000元的药品回扣金额,即按药物的10%-15%回扣分配给医生"。
在回应新京报采访时,这位医生表示,内心纠结了很长时间,觉得收回扣是不行的,于是决定举报。
最新情况是,万宁市卫健委表示已成立调查组。
对这位医生的行为,有网友评论说,要么是分赃不均,要么是海瑞一样的正直人物,才会自我举报。不管动机如何,拿回扣的现象的确在医疗行业屡见不鲜且屡禁不止。王志安在《医药代表在中国的成长变迁史》一文中曾经提到,最早发明这一方式的是中成药,因为中成药大多缺乏临床依据,竞品之间也没有疗效差异,只能用钱来开路.......之后国内的西药企业迅速跟进,很快蔓延到全行业,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药品销售体系。
“以药养医"曾经是中国医疗体系默认的方式,药品提成也默默潜行着,但随着“看病贵"广受诟病,政府也发现药品价格虚高与回扣有密切的关系,于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典型的导火索事件便是 2016年末央视曝光的“医生拿回扣",内容显示医生的回扣竟占药品价格40%。随后,两票制(指药品从药厂卖到医院只开两次发票)、4+7带量采购等一波波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指回扣。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师服务费,降低检查费等。
那为什么“医生拿回扣"依然屡禁不止呢?在房信刚等人所写的《“药品回扣"是中国医改难题的症结所在》文章中,他们提到了破解药品回扣的几个政策建议,第一,实施“两票制"基础上的限价采购政策;第二,调整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第三,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正当收入。
如前所述,前两项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何时才轮到第三项呢?医疗改革不能只“节流"不“开源",要合理提升医生的正当收入,同时加大惩罚力度,让其不值得为断送自己的前途而拿回扣。或许只有第三项真正落实了,回扣现象才会慢慢减少。否则,拿了回扣的医生即便不自己举报自己,也会在金钱和良知的撕扯下,惴惴不安。
新闻推荐
记者覃乐维晚报讯18日晚上10时许,在东环大道的一家咖啡店内,一名喝了酒的男子突然掀翻了咖啡店的桌椅,并将饮料砸向一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