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破解共享单车乱象,需要政府部门给市场立规矩,实施常态监督与专项整治;需要共享单车企业规范经营,按规定投放、管理单车;需要广大消费者合理用车,做文明出行者。
据媒体报道,自5月13日北京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共享单车”专项治理行动以来,已累计清理违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约5万辆,整改问题点位1200余个。下一步,北京交通部门还将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清查清理活动,并加大巡查,及时处理无序、违投、废弃车辆,增设电子围栏。
共享单车的出现和流行,方便了人们的绿色出行,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然而,共享单车企业在单车批量管理上的疏忽与懈怠,又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破损废弃车辆回收不及时沦为城市垃圾,早晚高峰期单车乱停堵塞交通要道,大量未备案单车违规投放造成 “围城”乱象……许多城市的交通部门对此也是“头痛”不已,不是没有约谈过相关企业,也不是没有开出过专项罚单,可往往是好一时坏一时,按下葫芦浮起瓢。有的企业表面上“很真诚”地道歉并作出承诺,但是一转头就又“明知故犯”,想方设法钻空子、捞便宜,动用灰色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
北京市交通委此次对共享单车的专项整治,除了密集约谈相关企业,责令限期收回违规投放车辆之外,还推出了“手机扫码可查是否备案,遇黑车可投诉举报”的新举措,方便普通市民随时查验单车状况。此外,还在重点区域安装了“电子围栏”,可准确识别附近未备案的单车,企业只要“违投”就会被上报,等着“吃罚”。如此高科技的手段一经使用,收到的成效自然也是“杠杠的”;而市民也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的出台,当前共享单车行业乱象将得到明显改善。
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激烈,几家巨头都想坐上霸主宝座,尤其想在主要城市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项,从商业角度出发,这种雄心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千万别忘了,那些能够长期站在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企业,都少不了一颗社会责任心。为了迅速抢占市场而无视法律法规,甚至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对付竞争对手、扰乱社会秩序,也许在一定范围内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政府监管的日益完善终会让投机者付出代价,而有“黑历史”的企业要想洗白污点,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对于共享单车企业而言,向市场投放质量安全的单车,只是主要业务之一;而更为重要的业务还在于,管理好已投放的单车,不能因破坏、废弃、乱停放而影响到市容市貌、城市交通。有的企业最喜欢的就是“投投投”,至于后续管理则是能应付就应付,不仅不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用户有序停放,而且其本身就是乱停乱放的“源头”。至于被淘汰的共享单车,有的企业不是想着如何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而是一抛了之,制造单车“坟场”,把问题抛给社会解决。一切向“钱”看,没有商业底线的畸形发展模式,又能走多远呢?
作为消费者,我们都希望共享单车能越来越红火,成为人们身边最实用的出行“利器”,但就当前的市场乱象来看,除了需要政府强化监管、企业规范经营之外,还需要广大消费者合理使用单车,按规定有序停放,做文明出行者。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营造良好的用车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新闻推荐
有的人喜欢娇艳欲滴的玫瑰,有的人喜欢荣华富贵的牡丹。而我,却对冬菊情有独钟。冬季,冬菊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