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医院,“潜伏”着很多这样的患者:他们感觉胸闷心慌,但做了冠脉造影显示血管正常;他们感觉胃痛胃胀,甚至恶心呕吐,但做了胃镜、肠镜结果正常;他们全身长期疼痛却找不到病因;他们总是感觉头昏、头重、头胀,但一切神经科检查正常;还有人总是尿频尿急,但尿检和泌尿系检查正常……这些患者往往反复就医,成为各大医院专家门诊的“常客”,他们病史很长,多次反复检查和治疗却得不到确诊,还会被家人误解是在装病,这让他们非常痛苦。
“这种患者应该考虑精神心理范畴的疾病,很有可能是躯体形式障碍引起的症状。 ”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李吉柱说,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者相信各种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近年来,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明显增多,遇到类似情况的患者和家属可以向专业精神科医生求助。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者相信各种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不是老人装病
可能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对这个名词背后的疾病,大部分人也是非常不了解,导致很多患了“怪病”的老人接受了长时间的检查,仍然无法确诊,甚至被误诊为其他躯体疾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最初多就诊于内、外各科,往往是具有多年的就诊经历、大量临床检查资料、用过多种药物甚至外科手术,但效果始终不佳。甚至有些综合医院的普通门诊医生对躯体形式障碍也知之不详,造成该疾病识别率较低,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容易延误,并由此造成巨大的医药费资源浪费。还有些患者被家属误认为是“没事装病”,因为这些反常行为,患者被家属怀疑出现了精神类疾病,送到精神卫生中心检查,没想到歪打正着,恰恰找到了他们人患 “怪病”的“病根”。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这种躯体疾病也不能解释患者所说的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患者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患者的症状发生和持续,跟他们一段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经常否认这些心理因素的存在,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时也同样如此。 ”李吉柱说,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了解症状的起因,都很困难。患者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的行为,看起来像是在表演,而且他们自己相信疾病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有些患者会反复向门诊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以及自己对疾病的判断,希望医生能够接受这一点。如果不能说服医生,他们会愤愤不平。
生活中的冲突
可能是重要病因
躯体形式障碍在男性和女性身上都可能发生,以女性多见,起病多在30岁以前。一般认为有明显的精神诱发因素,急性起病的患者预后较好,起病缓慢,病程持续2年以上的预后较差。
躯体形式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近些年来的研究提示,躯体化障碍有家族聚集性,但无法判断这种倾向是遗传还是学习的结果。该疾病也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过滤功能失调有关。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幼年时可能被过度照顾,或者有童年患病经历和创伤,他们可能与慢性病患者长期生活。研究表明患者多有“神经质”的个性,敏感、多疑、固执、过分关注自身健康,导致躯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部分患者的起病属医源性的。
在患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冲突,可能是患病的重要原因,症状的出现可能可以控制他人的行为,并引起他人的关注、同情和照顾。因此,患病后环境可能对疾病的持续起到强作用,但患者通常意识不到,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这种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与家人、亲属生病、突发的事件打击有关。因为家人、亲属生病会给人带来紧张感和恐惧感,担心自己也会得这种疾病,尤其对于心理敏感、容易受暗示性的女性更容易有这种心理。此外,这种心理疾病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一些突发事件打击,如失恋、离婚、调动工作、初入职不适应等,都容易诱发这种心理疾病。
患者要当心
过度用药不可取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多种形式。 “有的患者总是觉得自己身体寒,三伏天也要穿毛衣毛裤,裹在被子里还会浑身发抖,还有老人每隔两个月就会浑身不舒服,但只要去住院治疗,一两天就能恢复正常,后来发现是老人觉得住在医院里有安全感。 ”李吉柱说,躯体化障碍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但又查无实据的躯体不适症状。
症状可能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和器官,但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患者不断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解释的忠告与保证,不遵医嘱。患者可能会过度使用消除症状药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依赖或滥用。一般患者的病程至少2年以上。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等,此外还可能存在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有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等。患者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也可能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其临床表现类似躯体化障碍,但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病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老人没病“找”病可能是疑病症
躯体形式障碍的另外一种表现是疑病症,患者会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关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
“临床上有些老人因为对癌症的恐惧,总是担心自己得了结肠癌,明明只是普通的便秘或痔疮,却被他们当成了癌症的表现。 ”李吉柱说,为此他们一次次到医院做肠镜检查,虽然消化内科医生确定检查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们就是放心不下,到不同的医院反复做肠镜检查,或者要求医生给予治疗。即使消化内科医生为他们切除了部分大肠息肉,保证不是结肠癌,但他们仍然不放心,几个月后就会再次要求肠镜检查。疑病症患者的疑病观念从未达到荒谬、妄想的程度,患者大多知道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希望通过反复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患者常感到痛苦,无法正常工作或者社交。“有的女性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并且受到感情刺激,总是感觉自己胸口痛或者头痛,但到医院做了全套检查,根本就没有任何器质性的变化,但这种疼痛半年多都缓解不了。 ”李吉柱说,常见的疼痛有头痛、非典型面部痛苦、腰背痛和慢性的盆腔痛,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可以是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到50岁,女性多见。患者常因为疼痛反复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导致镇静止痛药物依赖,并伴有焦虑、抑郁和失眠。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是在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 (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患者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等,又感觉到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灼痛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患者坚持将这些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系统患了严重疾病,但经过医生详细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出了问题。
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还须“心药”医
常言道心病还须心药医,李吉柱说,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前提是必须明确诊断。很多躯体疾病在早期很可能难以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因此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要求病程在3个月以上,甚至要在2年以上,以便自然排除各种躯体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
此外,还要排除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偏执性精神障碍等。治疗需要系统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之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逐渐建立对躯体不适的合理性解释。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需要医生、家属及患者组成一个联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图为本报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辽宁锦州有这么一个奶制品小店,女店主张桂梅每天都把开张的第一笔收入,放进爱心箱做慈善。从1元到200元……两年下来,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