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从小就梦想着能走出大山。但大学毕业后,她却毅然回到大巴山深处,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发展产业。
一转眼,她在深山里已经待了10年。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村情在变,事情也在变,但她服务群众的心一直没变,群众对她的认同也一直没变。
她,就是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
毛遂自荐成为村干部,干出的“名堂”多
2008年大学毕业后,严克美原本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当得知老家红槽村党支部书记准备离任的消息后,她毅然辞去工作,回乡毛遂自荐进入村领导班子。
那时,村里通乡的硬化路还没有修,自来水不通,全村只有一台变压器,到了晚上用电高峰时,钨丝灯就像一朵“南瓜花”,只有一点点微弱的光。村里的产业结构单一,有些偏远的地方生产物资还靠人工背运,一趟至少一个多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严克美跑上跑下,要来了修路物资。有了物资,劳力也是个大问题。村民们不相信路能修好,都不愿意参与进来。严克美二话不说,带着村干部先干了起来。慢慢地,村民们也纷纷加入义务修整道路的队伍。
短短3年时间,严克美让红槽村完成了公共用电和饮用水工程,新建、改建、扩建村级公路11千米,改善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村里有了平整的路、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后,严克美又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并确定了烤烟、生猪山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的骨干产业。
为带动红槽村村民养羊,严克美自己先喂养了100只种羊,摸索养殖经验,并免费为村民提供羊崽。砌羊圈、打防疫针、割草……她都会干,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村支书俨然成了羊倌。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贫困山村成了新景点
2013年,严克美通过考试,进入当阳乡政府工作,但她主动请缨担任当阳乡平定村的驻村干部。在平定村,严克美想得最多的依然是村民,解决村民的困难,她才快乐;和村民在一起,她才踏实。
2016年,严克美担任当阳乡玉灵村的第一书记。由于交通闭塞,玉灵村也是乡里的贫困村。
担任玉灵村“第一书记”后,严克美很快进入角色、摸村情、拿思路,为玉灵村找到了一条依托生态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当阳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以前锁在深山人不识。为了打开生态旅游的大门,严克美一方面推进玉灵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村容村貌进行提档升级。
经过几年打造,玉灵村已成为游客向往、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群山峡谷间,一栋栋白墙红瓦民房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田坎已经硬化成人行便道,房前屋后的稻田如一张张绿色纱巾,连同一片片苍翠的果林,将玉灵村装扮得犹如一幅水墨画。
扎根基层10年,谁有困难到谁家
10年来,严克美从红槽村到平定村再到玉灵村,帮助了一位又一位村民,解决了不计其数的难题。
担任玉灵村第一书记期间,严克美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谁家最穷,她就经常上谁家;谁家遇到困难,她就及时伸出援手。
如今,村里出山的路通了、特色农业发展了、电商下乡了、乡村变美了……可是,红槽村、平定村和玉灵村的不少村民遇到大事小情,还是会找严克美商量或者咨询。
严克美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严克美感慨地说,10年间,村里变化大,她自己的变化也很大,尤其是那些荣誉,都是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带给她的。
“单是这份情,都让我无法割舍。”严克美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她想一直做个雪中送炭的人,帮助更多村民尽快走上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新华社重庆5月15日电)
新闻推荐
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在这样的传统教育观念里,很多孩子都是从小被打大的。打骂孩子到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呢?听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