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最近,一个叫“201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学百强榜”的排名在一些家长的朋友圈刷屏。据新京报报道,这份榜单的来源指向了一家叫做“校长会”的机构,主办公司工作人员称,该榜单是从各中小学校官网采集数据换算得来。据了解,该榜单发布后即被叫停。
对此,教育部回应称,从未授权任何组织或者机构开展面向全国中小学的此类评选排名活动,并称一些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教育评价“标准不科学,操作不规范、过程不公开”。
禁炒学校排名,已是教育部三令五申的问题。饶是如此,总有些机构瞄准了家长们的名校情结,借机炒作中小学名次,到头来,这也加深了处于择校期的家长的焦虑。
以这次刷屏的榜单为例,按照“校长会”工作人员的说法,榜单排名是用量化的数据维度进行评比,比如优秀教师数量、发表论文数量、获奖情况等。
乍一看,拿多重数据作对比,各家学校孰优孰劣尽在眼下。但其实未必,因为其指标未必合理。在评价学校质量时,历史底蕴、文化积淀、教学氛围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未必是可以量化呈现的,也未必会在官网用数据呈现。更何况,那些学校官网披露的数据也可能有注水的情况。
事实上,若将市面上各种学校评比榜单对比分析,就会发现随着评比维度的不同,有些榜单上的排名迥异。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很多学校排名榜单的不全面性和主观性。
举例而言,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时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认为××中学底蕴深厚值得去;有的说××中学的升学率高,也很好。这说明,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丰富而多元的,远非一张榜单能涵括。
虽然所谓的“影响力”榜单可能只是一场“游戏”,发布后也可主动撤下、删除,但那些为了孩子教育而焦虑的家长们,却可能把这“游戏”当真,进而加剧择校乱象,有些学校也可能被其绑架。这类粗制滥造的排名,也该早点消停了。
□伯扬(媒体人)
新闻推荐
书名:《细雨青灯似少年:琦君江南忆梦国》作者:琦君出版:中国致公出版社内容:琦君先生被称为“20世纪最有中国风味的散文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