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父母过度爱 孩子变“无能”

来源:家庭生活报 2019-05-09 01:01   https://www.yybnet.net/

几乎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都会离开父母,离开原生家庭。但我们在心理上却很少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成长中所培养的习惯和各种观念也会伴随着我们。

所以即使孩子跟原生家庭远隔重洋,或者离开后再也没有返回过,但是孩子长大以后,在自己建立的新家庭中,仍然会重复原生家庭的各种机制和规则。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父母,而父母也觉得,孩子一生都需要我。

小虎,是一个典型的“妈宝男”,上大学是父母安排的,工作是父母给准备的,媳妇是父母找的,儿子是父母给带到中学的。

小虎一直保留着小时候的一个习惯,当他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是咬指甲,从小一直坚持到现在,他已经45岁了。他很内向,几乎没有朋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手机小说。

一有事情,他就找父母解决,但是他跟父母的关系又很恶劣,每次见面都会吵架,最后总是不欢而散;而他的妻子,也像他的妈妈一样照顾他,同时总是不停地数落他。他儿子觉得念书太累了,不想念书了,他急得晚上睡不着觉,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等等。

从心理学的PAC人格结构分析理论来说,小虎在他童年成长过程中,家庭的过度保护,对父母的过度依赖使他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有时候常想,为什么大城市中,打拼成功的外地男士比较多,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父母可以依靠,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

我们常常想自己的配偶、子女、上司、下属或者其他人“应该”是怎样的。结果却发现,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从心理和感情上摆脱早期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再重复原生家庭中的一切。任何人要想生活在一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双方之间的重大差异,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其实,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人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差异。而真正的爱就是完全包容和接纳这种不同,相处起来就容易多了。

原生家庭不是“原罪”,原生家庭恰恰是我们成长自己、改变自己的最好途径。

(据《现代教育报》)

新闻推荐

告不倒的村支书

右侧为被取土的耕地,左侧为未被取土的耕地。大屯村变了。这个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的村庄,曾经是整个乡的中心。以粮为纲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玉兰香飘少年梦2019-05-08 11:33
评论:(父母过度爱 孩子变“无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