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
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举办“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主题活动,并发布了《信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消费者普遍关注线上消费后评价信息。不过,在参与过评论的网购受访者中,91.0%在评价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被好评”,72.4%的受访者遭遇过平台或商家“默认好评”,35.6%的人遇到过商家主动联系要求撤销或修改评价,34.2%的人的评论会被隐藏或删除。
所谓“默认好评”,实际上是指消费者在网购之后,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对所购商品进行评价,那么相关电商平台系统便会自动给出好评。
尽管“默认好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一些电商平台的“平常操作”,但上述超七成消费者遭遇“默认好评”的调查结果,无疑仍然让人有些惊讶,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因为,相比此前饱受诟病的一些商家“强迫好评”、“刷好评”现象,“默认好评”虽然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恶劣,但其实质上仍是一种不尊重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不仅不能反映消费者的真实意愿,不能客观准确呈现消费者的评价状况,实际上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评价权。
很明显,对于所购商品,消费者理应享受完全自主的评价权——不仅有权给予好评或差评的权利,也有权选择“沉默”和不予评价。而对于这种消费者“不予评价”的权利,电商平台显然无权越俎代庖替消费者做主,将之视为“默认好评”。毕竟,在现实中,消费者之所以没有对所购商品进行评价,实际上存在复杂多样的可能性,绝不能简单等同于“默认好评”。因此,将“没有评价”一律视为“默认好评”,既不客观真实,也不公平公正,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最终也不利于消费领域信用体系的建设。
上述这种简单将“没有评价”一律视为“默认好评”的做法,显然谈不上是一种真正健全的信用评价制度,甚至可能存在“编造用户评价”、“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同时,此举也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鉴于此,面对超七成消费者遭遇“默认好评”现象,不能止于消协的曝光揭露,相关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介入,及时制止纠正这种做法。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维护消费者权益,并最终构建一个真正“让消费更放心”的信用消费环境。
新闻推荐
□火锅听起来特别匪夷所思是不是?但确实就是如此。在家里走着走着路,有时候这里停一下,有时候那里坐一下,忽然就发现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