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我从事精神卫生工作34个年头了。期间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卫校毕业生,陆续成长为一名精神科护士、一名精神科护理管理人员、一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回顾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之间发生的一些温暖小故事,它让我更加热爱精神科护理岗位,更加用心呵护我的“亲人们”,更加感恩我在这里所有的遇见。
记得1985年,我刚刚从卫校毕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态跟着带教老师第一次走进精神科女病区,听老师介绍病区的布局、认识新同事。这时听到一声:“小姨,你好啊”,声音柔软似十几岁的小姑娘发出的,一看却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我正纳闷,老师说:“她在叫你呢”。我的脸上一阵发热,心想我还不到20岁,竟然会被60多岁的人喊小姨。离开这个病房后,老师悄悄跟我说:这位患者姓王,有童样痴呆症状,见了你们这个年龄的,也都这么称呼,这说明她内心喜欢你、想跟你交流,这是好事,慢慢你了解了精神科症状学的知识,就不觉得奇怪了。现在想来,刚踏进精神科的大门,就有了这样一个体验,确实挺好玩的。之后,每次见到她,我都主动跟她打招呼,在忙完了常规治疗工作后,都会抽时间与她聊聊天,每次她都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她的开心每每都会感染到我。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精神科护士独立顶班后,每次走进病区,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患者都会迎上来跟我打招呼,“护士,上班了”,“护士,你好”,“护士,吃饭了吗”,听到这一声声问候,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我也会对她们报之以微笑、回应。每当病区有新入院的躁闹患者不配合管理和治疗时,许多病情较好的患者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每当有怀孕的护士值班时,她们会本能地去保护她;病区发药、发饭时,她们也会主动帮忙维持秩序,这对她们自身的康复也非常有帮助。那时的我,单身一枚,除了睡觉、回家休假时间外,其它时间几乎都在病区度过,帮着值班的护理同事打扫卫生,陪患者唱歌、下棋、打扑克、打羽毛球等等,经常从食堂买上饭去病区吃,那样的日子感觉过得充实而幸福。经常与患者在一起,很多时候我恍惚觉得她们跟正常人也没什么太大不同。记得我的朋友第一次去病区找我,我正在跟患者打扑克,他也加入其中,玩了一晚上要离开的时候,他问我:你们的病人都什么样啊?我说刚刚跟你打扑克的就是,他一头雾水地说:看着她们都很正常,不像电影上呈现的那么恐怖呀。不错,一些影视作品中往往对精神病医院、对精神疾病患者有夸大不实的描述,误导了观众。我眼中的精神病医院是一个温馨有爱的地方,我们的患者跟其他躯体疾病患者相比只是病变部位不同而已,同样值得尊重和呵护。
还有一位患者,从17岁开始在我们医院住院治疗,她父母早亡,最疼爱她的小哥哥也意外去世,她一直把我当成她的小嫂子,每次去病房或在路上遇到,她都会高兴地迎上来,亲切的喊我“小嫂子”,并依偎在我身上,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一样。从事精神治疗工作的人都知道,遇到此情此景,对她澄清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每次我都顺水推舟,由着她开心一阵子,有时候会带点好吃的给她,也算尽一点“嫂子”的心意,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让她享受片刻的温暖,我觉得很值。
像患者把医护人员误认作亲人的例子,在精神科并不少见,大家都会好好利用这一点,以亲人的角色去呵护他们,从家里带好吃的以及生活用品,帮助他们治疗和康复,彰显了白衣天使的大爱。
用心呵护,真情相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体现了一代代精神卫生人的职业素养。我的岗位很普通,在这里我默默坚守着一份平凡和感动,用最真挚的爱帮助一颗颗受伤的心灵走出心理阴霾,重获幸福。
新闻推荐
近日,广东省消委会起诉广州长隆集团,要求停止以身高作为未成年人优惠票标准。目前,广州中院已立案。这是国内第一起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