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句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所以我小时候最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
小时候的年集,那叫一个热闹。许多老大爷和小脚老奶奶都是走着去赶集。他们有的手里提着一个篮子,有的拿一条尼龙袋子,一边很快地走着,一边还不忘和熟识的人打招呼,笑容满面,一不小心就把残缺的门牙暴露出来了。也有许多拉着板车带着孩子赶集的,骑自行车的人那时都是暴发户。本就不宽的乡村马路上,显得非常拥挤,非常热闹。
腊月集,挤掉皮,说的就是那年月。整个高皇街可以说是人贴着人,耳边全是吆喝声:买的,卖的,找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离集上几里地,都能听到喧闹声。
那时候的人,通常在腊月十几就开始炸东西了。有的人家能一连炸好几天,炸馓子,炸麻花,炸油条,炸果叶子。不分清早晌午,村子的上空被烟囱冒出的青烟笼罩,草木灰里散发着熟悉的气息,又夹杂着年的味道。小孩子的鼻子像狗鼻子一样灵光,他们顺着草木灰里夹杂的香味,装作找小伙伴一起玩耍,站在那家门口,那家的大人便每人都给一些吃食。如此几番,小伙伴们便撑个肚儿圆,继续玩踢毽子或者跳房子的游戏去了。
过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开始蒸馒头,包包子。小花娘总会对一群熊孩子唱:“蒸馒头,点红点,娶个媳妇,大白脸。”小伙伴也接着唱:“小花娘,花大娘,馒头做得白又胖。”小花娘听了一高兴,每人给半块白面馒头,小伙伴嘴里吃着馒头,不忘哼唱着:花大娘,热心肠……逗得小花娘哈哈大笑,笑声在房前屋后回荡着。
现在的过年和以前真没法比了,用二大爷的话说:“现在的日子,每天都像是过年,太稀松平常了,哪还有一点年味儿啊!”
你看看现在的人,买年货不是开着轿车,就是骑着三轮车,一趟就把要买的买齐了。街上啥都有卖的,大家伙也不炸东西,不蒸馒头了,连对联都不找村小的老校长写了,都是去街上买。老校长摇摇头,叹口气说:“现在的门又宽又大,写对联的红纸根本就没那么长,再说街上买的就是好看。”
以前年初一那天都是吃饺子,没有人外出,只在本村拜年,而且那时候过年,都爱比谁家的接年的鞭炮长。现在整个翻了过来,大年初一吃过早饭,对大家来说,基本就算过完年了,该干嘛就干嘛了。至于鞭炮,确实比以前长了许多,尤其是上坟的时候,但是没有一个孩子像以前的孩子那样,提着灯笼去捡鞭炮了。
新闻推荐
很多人都认为水果是好食物,吃得越多越好,营养丰富,还可补水。水果吃多了真的有益健康吗?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水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