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预知生活,所以拍摄纪录片是一种未知的旅程。而这一对平凡的夫妻,一再呈现让人意外的惊喜。
不是刻意的制造,导演的记录平静而克制,是因为早已习惯了,这就是他们生活的方式。
出现在镜头中的第一个“亮点”是小楼一层的圆形养鱼池,花鸟鱼虫与柴米油盐同样不可或缺,陆家父母的生活情趣由此而展开。
朴素日常里的诗意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用这样的语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来没有争议。这份爱,只求付出,不问回报,包容一切,而不在乎是否被感动。
纪录电影《四个春天》的两位主角,导演陆庆屹的父母,毋庸置疑都在践行着这样的爱。
他们在朴素的日常里,不经意地主演了这一部电影,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表达着心底深沉的爱,如日子一样细水长流。
他们的家庭并不显赫,只是这个时代中一个平凡的样本。孩子们为了追求梦想远走他乡,父母亲留在故乡小镇,守着作为心灵归宿的家,也守着一方水土上的地域文化与生活习俗。
黔南小镇上的时光慢慢悠悠,远处山峦起伏,白云缭绕。老屋宽敞而清寂,两口子保持了各自独立的爱好,平日里“和而不同”,而每到春节前夕,他们会自然而然切换到分工协作的模式,因为漫长一年的悠然自得即将被打破。生于斯长于斯的儿女们,本是老屋的主人,如今却成为年节时突然到来的“闯入者”。
为了这些将要带着一路风尘而来的“闯入者”,父母亲固守着新年的仪式。炉灶熏香肠早已胸有成竹,每一年还是要郑重其事地出炉,看看“哇不哇”;腊肉要一碗一碗分配好每一天的“份额”;春联亲笔来写,内容如何出新出彩,颇费思量;燕子一家似乎与这一家人达成了共识,每到新春就要来到檐下筑巢。
三个孩子从天南海北各自归来,一年一度的团圆却只道平常。旅人的周折劳顿,与留守者的牵肠挂肚,并不大提及,既然回来了,便立刻加入到忙忙碌碌的日常中,仿佛不曾有离别。
自己动手,吃一顿一家五口的团圆饭,唱着《青年圆舞曲》,聊聊往日时光。大年夜从欢喜热闹渐入温馨宁静,父母亲开始准备第二天上山采蕨菜的装备,儿子提议要拍一组“驴友”照,他们于是配合着认真“摆拍”,折腾一番后才发现,原来被“骗”了。
亲朋好友来拜年,那么大家齐齐上阵,包一顿好吃的饺子,同样热爱文艺的老朋友们,在饭桌上还要唱一唱山歌。
闲下来便自得其乐,修一修凳子,踩一踩缝纫机,在电脑上剪辑视频,到平台照看花木。
这是久违的年味儿,这是魂牵梦萦的故乡,却已然成为人生的背景。
大年夜一过,大家都在心照不宣计算归期。
相比于重逢时的淡定从容,每一次的离别,都那么猝不及防。所有的牵挂都深藏于心,也透露在每一个长久目送的时刻。
黎明时分,白发苍苍的父亲已然整装待发,要将孩子送到车站。
儿子还没有找到女朋友,母亲已经为未来的孙儿做好了虎头鞋,是期待,并非“要求”。
此去万水千山,再见面时日历又已翻过了一年。
但相聚离别中没有大悲大喜,陆家父母以豁达之心,享受着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等待与盼望并非他们生活全部的意义。
平视目光捕捉的美
没有人能预知生活,所以拍摄纪录片是一种未知的旅程。而这一对平凡的夫妻,一再呈现让人意外的惊喜。
不是刻意的制造,导演的记录平静而克制,是因为早已习惯了,这就是他们生活的方式。
出现在镜头中的第一个“亮点”是小楼一层的圆形养鱼池,花鸟鱼虫与柴米油盐同样不可或缺,陆家父母的生活情趣由此而展开。
曾是物理教师的陆爸爸自学了20多种乐器,小提琴、二胡、长笛与电子琴,都是他的“玩具”,甚至还会演奏自制的乐器。他在天台上养花种菜,也喜爱钻研各类电子产品。妈妈总在操持家务的空闲想方设法学习新歌,做饭时也能在厨房踩出舞步来。
陆庆屹的母亲最爱唱山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唱的是:“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材。”这是一家人坚定而一致的人生信条,也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全家团聚时的话题中没有房与车,最爱的歌曲和珍贵的记忆总是脱口而出。远方的游子回到家乡,不必担心被父母催婚或是建议“找个安稳点的工作”。对于下一代,父母并不期待世俗眼光中的“出息”,而是希望他们活出诗意和幸福,如同自己。
这个家里没有不苟言笑的“教育”,全片中唯一一次非正式“教育”的场景,是母亲在炉灶边忙活边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后代们要懂得居安思危,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要有生活的能力。”
像是对一个多年老友说,嗨,别总是忙着思考人生,却忘了生活本身。而他们多年如一日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方式,早已形成了强大的暗示。
父母亲深爱着儿女,也没有忘记深爱彼此。
两口子平日里各玩各的,但在对于“文艺”的执著上无疑是志同道合的。他们深谙求同存异之道,携手操持一大家子包括动植物们的日常生活,是金牌搭档,对于各自擅长的“才艺”,他们彼此欣赏。
音乐为他们带来心灵的共鸣,而互相为对方理发是春节的必备节目。
金婚纪念时,在孩子们的“怂恿”下,两人大大方方地喝起了交杯酒。
儿女们远道而来,没有为了陪伴他们而放弃新年第一天登山采蕨菜的习惯,戴上草帽,背上行囊,说走就走。毕竟,这一生大多的岁月,是两口子相伴而行,不必为了孩子牺牲所有的自我。
他们以彼此之间的深爱,为自己营造诗意达观的生活意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个性与追求。
15岁离家、在异乡漂泊多年的陆庆屹在4年光阴里,几乎以一己之力记录了父母日常生活的点滴。相濡以沫50多年、乐观自强又多才多艺的老两口,以独有的幽默感与韧劲儿,将平淡细碎的日子打磨出了诗意的质感。
所有家庭成员在镜头前从容自得。因为摄像机从来都是这个家庭里的一部分,这个家里也从来离不了音乐。从1990年代起,他们就开始拍摄家庭录像了,父亲还自学剪辑软件,有时还会抱怨“音轨不同步”。
一家人有着极其稳定而一致的价值观与相处哲学。
端着妈妈做的饭,最好的感激方式是大口大口地吃;两代人像朋友一样互相打趣,而在关键时刻总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最好的相处,是以平视的目光,捕捉彼此的美,夫妻间如此,父母子女亦如此。
在平视的目光中,琴瑟和谐的父母脊背挺直,如同人格。
在平视的目光中,母亲捧着手植的金银花,大赞沁人心脾,而父亲看看邻居送来的腊梅,居然耿直地评价:不好看。
这是日常中的诗意,也是平凡中的不凡。
世界辽阔,生命深邃,很多问题没有尽头,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生活与思辨中,学会如何与最爱的人对话。
陆庆屹用四个春天,写了一首属于他们的爱的箴言: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也将春天留给自己。
□刘睿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经过1年10个月的努力,北海市“4·12”专案电信诈骗案成功破获。近日,北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举行“4·12”专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