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农村地区如今还保留着磨黄豆做豆腐专用的石磨。作者供图
已经好长时间没回家乡过春节了,但每每临近春节,还是会很自然地想起生我养我的故乡,想起儿时在家乡过春节的点滴往事。年猪、豆腐、汤圆、糍粑,每一样都飘着浓浓的年味,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泛着亮光。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农村,小时候,虽然落后贫穷,平时吃的是红薯、木薯,还有木薯粥、木薯饭,但一年一度的春节还是过得像模像样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鸡、鱼、肉一样都不少。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美食应该是豆腐、汤圆、糍粑了。过了农历腊月廿四小年夜,村子里的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磨豆腐、做汤圆、打糍粑……过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产的,鸡是放养的,吃的是山上的虫子,喂的是米糠,养的是纯正的“土鸡”。猪也是养了一年时间的,喂的是米糠、潲水,是纯正的“土猪”。不但新鲜,有营养,味道甘甜纯正,让现在的人看了唯有流口水的份,因为现在已很难找得到像这么“土”,而且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的东西了。
为了过一个丰盛年,大人们在小年夜过后的这段时间里从早忙到晚,这段时间,村子里开始有了过年的氛围,该搞大扫除的搞大扫除,把屋前屋后的杂草、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以洁净优美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该做灶的也到了时候,据说是小年夜过后,灶君上天汇报工作了,正月初四才返回人间,这段时间才能做灶,其他时间是不允许做灶的。虽说有迷信的成分,但村里的人都把它作为习俗传承了下来。临近除夕,重头戏当然是做豆腐、做汤圆、打糍粑等“菜篮子工程”。这段时间,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整日不绝,与错落有致的民房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漂亮的乡村图画。因为做豆腐磨黄豆用的石磨和打糍粑舂糯米用的石臼,村里分别只有一个,这时,村民们都会自觉排队,按先后顺序谁先到先用,未轮到的会主动帮忙推磨或舂米,气氛十分融洽。
石磨是用于把米、豆等粮食加工成粉状或浆状的一种器具,用人力推动,北方也有用畜力推动的,甚至还有用水作动力的水磨。石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时米、豆被磨碎,形成粉末或浆状的东西。做豆腐时先要用石磨把黄豆磨成浆状,在磨的过程中,小孩子们的表现特别抢眼,他们争先恐后地上来推磨,大人则站在一旁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黄豆连水一起放到石磨上方的孔里。随着石磨的转动,淡黄色的豆浆从石磨的缝里溢出,慢慢流到放在地面上事先放置好的木桶里。约半小时的光景,所有的黄豆都被打磨成了浆状,这是做豆腐最最累的一个环节,大功告成后小孩子们如释重负,像是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似的,感到无比的光荣。
接着,把浆状的东西加水放在一个大的镬头里加热,直至微微翻滚。接下来的环节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做豆腐的成败,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掌握好石膏的用量,石膏用多了做出的豆腐会太老,石膏用少了做不成豆腐,只有石膏的用量恰到好处,做出的豆腐才会嫩滑爽口。把适量的石膏研碎后放在一个大桶里加水溶解,然后把滚烫的浆状的黄豆水倒到大桶里,黄豆水遇到石膏水就会凝结,凝结后就变成了我们平时吃的豆腐花,等到全部凝结后,用碗或水瓢把凝结成豆腐花的物体放到一个用木板做成的正方形的木框里面,木框里面放一块大的白布作垫,放完后用布包好,盖上盖板,然后在盖板上面放置重物压实,把水分压干后,鲜美可口的豆腐便做成了。吃着鲜美可口的豆腐,幸福感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毕竟其中包含着全家人的辛勤付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做汤圆或做糍粑先要把糯米舂成粉状,这就要用到石臼,石臼是用石头凿成的,厚重、结实,犹如一只用石头做成的巨大的石碗。把经浸泡后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用一条棒锤上下不停地舂。有的利用杠杆原理用一条碗口大小一端开杈的木条作主杆,杆的一端装上舂米的棒锤,开杈的一端是脚踏的地方,在靠近开杈一端的地方凿一个孔,用一条短的硬木条横贯其中,再在硬木条的两端分别用木桩固定,硬木条可以在两个木桩间转动。舂米时,用脚踩踏主杆开杈处,主杆便会升起,一松开脚,装有棒锤的一端便会形成冲力落下来,完成了一次舂米的动作,用这种工具舂米比较方便快捷。“吱呀吱呀”的声音在乡村回荡,犹如奏响一首首迎接新年的乐曲。经过棒锤无数次反复的加速运动,糯米很快就变成了粉末,经过筛箕筛选,做汤圆、做糍粑所用的糯米粉就做成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加水把糯米粉揉成一团团的。随后就可以做汤圆和糖环(用条状的糯米粉串成环状的糍粑)、大果(圆形中间空心的糍粑,油炸后做成)等其他各种糍粑了。过年吃汤圆,取全家团圆之意,一家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度过新春佳节。
过了大年初二,村子里的人开始走亲戚,带上糖环、大果等糍粑,同亲戚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同享新春佳节的喜悦,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谋划新一年的计划设想,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黎杰源)
新闻推荐
近日,微博上一则“婚车迎亲路上搭载受伤男童,秒变“救护车””的暖闻,引发众人点赞。1月30日,记者联系到了暖闻的主人公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