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雪梅
小时候过年,穿上新衣服,放串红鞭炮,吃把水果糖,收到压岁钱是最让人高兴的过往,还记得大年初一,串门拜年,每串一个门,口袋就能鼓一点,回到家会把那些新钱数上一遍又一遍。
春节将近,市区各家银行网点近日随年味渐浓越来越忙,在排队等候的人流中不乏换新币早早准备压岁钱的市民。
1月25日,民主东路一家工商银行营业大厅里人头攒动。“快过年了嘛,换点新钱备着给孙子、外孙及亲朋家的孩子们发红包。”一位已经换好新钱的王大妈同记者说道,由于办业务的人比较多,她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换到,她总共换了3000元面值100元的新钞票,还都是连着号的。
该网点的工作人员称,最近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有换新钞的人,面额都是100、50元的,也有兑换5、10元小面值的,这些大多是老年人在春节期间打牌玩乐用的。
22岁的90后女孩邓文文刚刚上班,从前只收压岁钱的她开始给没上班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给压岁钱了。她不像长辈那样面对面给红包,而是通过微信发的红包。“给现金还得去银行取,微信红包直接转账就可以了,或是大年三十晚上直接拉个亲戚群发些红包大家抢,热闹又方便。”邓文文说,如今互联网十分发达,比起现金红包,“90后”更喜欢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网络钱包。
今年40岁的王丹回忆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事:戴头花、穿新衣、压岁钱。“一定要到年三十的晚上才能换上新衣服。第二天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就能收到许多份压岁钱。每每过年,长辈都会为我和弟弟各准备好一沓全新连号的一毛钱作为压岁钱。把这些钱攒起来在夏天买冰棍,格外甜。”王丹感慨地说,现在给小辈压岁钱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对过年的期待和回忆,她现在也会给88岁的爷爷和86岁的奶奶包个红包,她说,小时候,长辈给他压岁钱,自从参加工作挣钱开始,每年都会给爷爷和奶奶包红包送他们,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刘晓钧这件事中最该引发人们思考的,不是店主的弄虚作假,而是身为家长,我们和孩子之间该有一个怎样的相处模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