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将一律取消评选著名商标的政府行为,在政府的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上只有黑榜,“只要违规了,处处受限”。一语既出,公众无不为之点赞。
老百姓的欣喜从何而来?这是因为著名商标在过去的岁月中已不断被异化,甚至偏离了其被设立的初衷。平心而论,通过向社会公布著名商标、保护已经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本无可厚非。同时,消费者在购物时有了选择的方向,其他商家也有了学习的榜样,著名商标的价值由此得以凸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著名商标渐渐背离了既定的路线,沦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牟利的工具。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著名商标对各大商家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宣传名片。而一些地方政府也乐于看到更多著名商标涌现,甚至将其作为政绩之一。
于是乎,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种病态的“双赢”模式出现了。部分黑心商家和某些贪腐官员勾结在了一起;为了尽快推出更多著名商标,一些地方政府不断降低评选标准;某些商标名不副实,却屹立不倒……种种乱象,足以证明著名商标已经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
改变,势在必行。但说变,又该如何变?一律禁止商标评选,是否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显然并非如此。商标、品牌关系到万千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若无后续措施,放手了事,受损的仍将是消费者。
因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即将建立的黑榜,无疑是一项引人注目的举措。让问题企业和商家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才能起到更好的监管作用。
不再参与著名商标评选工作,可以使政府从复杂的关系中抽身而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这也意味着,今后商标评选将成为市场上的空白。商标品牌是否还应继续评选,该由何种主体来管理,在缺少政府介入后又该如何树立起公信力,一系列问题仍在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但无论如何,让所有企业向着消费者的信任赛跑,一定是正确的引导方向。
来源:《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杨继云你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是否是大家眼中的“老好人”、“热心肠”?无论谁有事找着帮助都不会拒绝。总之,对别人请求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