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会混,哪能不喝酒。都说常喝酒的人一直都在上下求索,上求索自己的酒量,下则寻求解酒的良方。很多人已经为年关里的饭局做好了准备:偏爱的浓茶、汽水、醋……还把各式各样天然或人造的解酒药都揣进了口袋。但现实可能让人失望——其实,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有针对性的解酒。喝醉了就是喝醉了,只能等着身体自己排解恢复。
怎么定义“喝醉了”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人是否喝醉,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感受微醺之美”;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 0.7%,人就会死亡。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吸收能力和肝脏的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不同人之间的酒量不同。
自然情况下的“解酒”
酒精的醉酒作用依赖于酒精血液浓度。杯酒落肚,除少量(约20%)在胃内吸收,酒精主要在小肠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
酒精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物质,良好的水溶性使得进入血液的酒精均匀分布在体液中。它的确可以按比例从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但通过这些途径排泄的酒精总量最多仅有2%~8%。人喝酒后会主要在肝内进行代谢,参与乙醇代谢的两个必需酶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可以将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进入下一步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排出体外。简单来说,体内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比较高的话,对酒代谢就比较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酒量大”。
真有可解酒的东西吗?
现代生物医学上,可能针对醉酒起作用的“解药”有两种发挥的途径:从大脑下手,或者从代谢下手。
人之所以会醉酒,是因为酒精抑制了脑功能的作用。如果一种物质能抢先占领所有受体,把已经结合的酒精给解离了,那么这种物质就能解除酒精对大脑的控制。可惜,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当作解酒药的这种物质。
另一种解酒方式,是通过加强代谢的方式。然而,除了多喝水、多排尿可以极其有限地增加酒精随尿液排泄,没发现有任何物质或方法能提高这一排泄比例。而能够参与乙醇代谢的两个必需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目前仍没发现有什么物质可以提高这两种酶的活性,加速解酒。
到底有没有解酒办法?
虽然事后不能解酒,但的确有一些预防措施可以让血液里的酒精消除得快些。
比如,提前进食。当胃里有食物时,可以延迟胃排空并且减慢酒精吸收速度;同时,胃中食物的存在似乎提高了乙醇代谢的速度,有部分酒精会“凭空消失”。一种解释是食物提升了胃黏膜ADH同工酶的活性;另一种解释是食物增加了肝脏整体的血流量和代谢水平,从而使得部分酒精还没有真正进入血液循环就被分解了。
曾经,果糖被认为可以加速酒精的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觉得蜂蜜和某些水果可以解酒,但临床研究并没有发现实际的效果。
当然,有一个“大炮打蚊子”的方式可以提高酒精消除速度。就是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注射液,可以提高50%的酒精代谢速度。但为了解酒去吊针,真是得不偿失。
想在酒后更舒服些,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少喝酒。记住了,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呐。
相关链接
这些解酒方子没用
大部分人相信能解酒的方子,实际不一定有用。比如下面这些:
1.茶
“茶能解酒”的说法,流传非常广泛,许多人信以为真。其实,喝茶对解酒没用,反而可能伤身。首先,茶叶中的茶碱与酒中的酒精具有同样的效果,会刺激神经系统,让人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扩张。酒后再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茶碱除了会刺激神经系统,还会刺激肾脏,增加尿量,看似是好事,实际并不利于酒精排出。既妨碍了肝脏的代谢工作,也影响了肾脏功能。所以说,喝高了之后灌再多的茶水,都没有用。总结起来,是伤心、伤肝、伤肾,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不利。
2.药
市面上有很多“解酒药”,实质上只是保健品,并不是药。它们多数起到的只是“安慰剂”的作用,具体的解酒作用,只有“天知道”了。可以这么说,“解酒药”是骗人的。
3.醋
喝醋解酒,这办法百害无一利。同茶一样,醋不解酒,但会伤身。醋会影响乙醇分解的速度,还会促进胃酸、胰液、肠液分泌,严重的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可能诱发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
4.汽水
喝汽水解酒,非常不靠谱,这个说法都可以入选朋友圈十大谣言了。实际上,汽水会加快人体吸收酒精,很伤肠胃,甚至可能造成胃痉挛、胃出血等严重后果。(罗小璐)
新闻推荐
广大居民朋友:春节将至,为让广大居民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将燃气和燃气管道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