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权健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公众又被“保健服务”“保健品”销售乱象深深刺痛了一把。之后调查组深入调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程监督并指导,相信权健事件的真相会一步步廓清,并且能够以此为契机,自上而下,由源及流,给我国保健品市场来一次全面整顿、刮骨疗毒。
春节将近,又有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各种保健品作为孝敬老人、走亲访友的礼物。在此提醒大家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理性消费,避免“被坑被骗”、人财损失。
保健品不是药品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专家分析,当前,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和虚假宣传。二是采用发布虚假广告和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其中针对中老年人和病人的欺诈行为较多。三是故意混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三者概念,特别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违法宣称疗效,很难辨识。对此,消费者应深刻认识并高度警惕。
那么,在购买保健品时,具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有专家建议,如果发现标签、外观包装图案与文字、使用说明书、宣传广告与其注册或备案的内容相差甚远,将保健功能肆意夸大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未标明使用人群与不使用人群,而扩大至适用所有年龄阶段人群,未标注“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情况,一定要慎重购买。
其实,对于保健食品的广告、功能、生产销售等方面不乏具体的规定、规范:根据《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出现含有有效率、治愈率、评比、获奖等综合评价内容,此外,还不得出现含有使用该产品能够获得健康的表述,不得出现宣传产品为祖传秘方。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2018年12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保健食品经营者以电话形式进行保健食品营销和宣传时,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不得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或者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不得虚构保健食品监制、出品、推荐单位信息。
这些规定、提示、公告都可作为消费者判别保健品是否虚假的依据。
认准“蓝帽子”到正规门店选购
正规的保健品有哪些特殊的认证标识呢?
“保健食品外包装上都有一个蓝色标识,该标识下方有相关批准文号以及批准的管理部门。这被业内俗称为“蓝帽子”模式,相当于合法牌照,有一定含金量。”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会长唐民皓说。
同时,选购保健品时,最好去信誉好、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正规门店。切忌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摒弃花钱就能买来健康的错误观念。认准批号、收好发票,避免遭遇维权难题。
此外,保健品是不少老年人的必备食品。因此,厉曙光指出:“保健食品不含有全面的营养素,因此不能代替一日三餐,要坚持正常饮食。”
“海淘”保健品风险大
药监局官网可鉴定真伪
“海淘”保健品是时下年轻人热衷的购物方式。有专家提示,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且形色各异,海淘境外产品更需留心。怎样才能避免购买到假冒进口保健品?某省食药监局教大家三招:
1、“海淘”回来的正规保健品外包装上必须中文标签和说明书俱全。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进口商品必须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任何人不得销售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此外,进口保健品还要有相关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必要时消费者可向经销商索取加以核实。
2、看是否有进口保健品注册证号,只有标示“蓝帽子”及注册证号的才是保健食品,进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健注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者“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消费者可以上国家药监局的官网进行查询,鉴定产品真伪。
3、尽量选择信任度高的专卖店或平台,切不可贪低价占便宜。而且一定要让商家开购物小票和发票,一旦发现商品有问题,可拿着这些凭证去找商家维权。(崔元苑)
新闻推荐
来论这样的处理分寸拿捏得“刚刚好”——刚好消除了隐患,也刚好留下了这难得的“人情味”。窗帘上、床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