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看见别人都在买,你买还是不买?在这个“购物狂欢”节,如果你不买一点,是否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大过年未吃饺子一样?当你因为别人都在买而买时,就应验了从众效应——它是指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导致个人在认识与行为上与外界人群趋同。
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写过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述从众效应的威力:“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察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
通过调查86所大学1811名大学生在2015年“双11”当天的消费行为,中国学者习明明等人发现,室友参加“双11”购物会大大提高受访大学生参加的概率,概率提高的幅度至少为36%。当面临同龄人压力影响时,没有网购经验的大学生一改参与意愿低的初衷,参与的概率甚至比有网购经验者高出30%至40%。一般认为,学经管专业的学生、学历较高者相对更理性,但讽刺的是,该项研究发现,学经管专业的学生参与的概率比其他专业学生高出约2%,而研究生比本科生高出约3%。
从众效应的背后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行为参照。“乱花渐欲迷人眼”,琳琅满目的商品或许让消费者很难仅仅根据自身对商品信息的了解,而做出有效的购买决策。此时,其他人的购买行为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群体压力。大部分人都有融入群体的需要。大家都在买而你若不买,就仿佛成了异类。在大家聚会闲聊时,你都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个体若不从众,就会担心来自群体的拒绝。
“随大溜”并非一定是坏事,然而,无论是否与大家的行为保持一致,最重要的是,应该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该选择什么,不要被商家所刻意营造的氛围与周围的人群打乱方寸。记住群体心理学奠基人古斯塔夫·勒庞所说的那句名言吧:“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今晚报)
新闻推荐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电、水、暖、气知识相对匮乏当心住宅隐蔽工程成隐患
新房交付或装修完毕时,大部分人会注意户型设计是否合理、装饰是否漂亮,很少有人关注隐藏在墙体背后的电线电缆、燃气、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