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微信谣言为何易“攻陷”老人,答案来了

来源:南国今报 2018-12-04 16:01   https://www.yybnet.net/

老人为什么易信谣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震惊了几亿人的真相”“天天吃这个,保证不得癌”“喜迎中秋流量免费送”……

几乎每个家庭微信群里都有一个让晚辈“不省心”的老人。一些生活常识尽管早已被“证伪”,但老人们总喜欢在微信群里不停地将他们认定的“科学”刷屏。很多读者都曾向记者反映,家里的微信群逐渐变成了养生群,年轻人每天忙工作的同时,无不担心着自家老人偏听偏信后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伤害健康。从便宜的小商品到大件的家具,从养生品到水果蔬菜,价格优惠、耸人听闻的标题,总能得到老人的青睐并将之传播。

很多儿女都想不通一个道理,为什么老人不听儿女的劝解,却要听从网络谣言。

1从失去健康到微信养生

“我的母亲从完全不理会这些信息,到逐渐接受,再到走向骗局,有一个明显的过程,便是她身体状况的变化。”聊起自己的母亲时,白先生回忆到。

他的母亲毛女士今年61岁,如今常顶着孩子、老伴的双重压力,在朋友圈里转发保健品等产品的广告。最让白先生不理解的是,毛女士一辈子都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按理说非常了解医学和相关的科技,却仍然被奇奇怪怪的保健品和养生理念洗脑。

毛女士是医科中专护理专业毕业,“母亲那个年代,中专毕业算得上高学历。”一毕业,毛女士便来到了一所三甲医院工作,多年来眼看着医院、病房里的医疗仪器一次次更新换代。大前年的一次突发事件,让毛女士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乘坐的电梯发生故障下坠,随即在电梯里摔倒。几天之后,伤到的膝盖开始疼痛,很快连散步买菜都成了麻烦。再经检查,膝盖有内伤。

“怕妈妈被时代抛弃,我给她买了智能手机,她却每天在微信上寻找养生文章。”除了在医院开的药,毛女士学着自己用微信文章里的一些方法来缓解疼痛,比如做艾灸或是用药酒洗泡。“这些方法都可以理解,但重要的是,她已经不满足于医学知识。”白先生说,之后他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母亲找到不同的方法来对抗腿疼,各种奇怪的药酒、补品开始出现在母亲的床头。

今年年初,他发现母亲的朋友圈转发了一个磁疗床的推广文章,回到家后才得知,楼下不远处新开业了一家磁疗床“体验馆”,母亲每天下午都去那里免费睡磁疗床,还非拉着白先生一起去体验。

体验馆里的场面吓了白先生一跳,中午饭后,十多个老人一起带着保温杯来到了这家店里,店里摆放着约十张铺设了磁疗床垫的床,每张床上躺着一个免费体验的老人,由于床位不够,瘦的老太太甚至两个人挤一张床。白先生向店员了解情况得知,这种售价1.58万元的磁疗床下层是电发热,上层是一排磁疗石头。“店员向我介绍了磁疗床的原理,我回去查了资料,根本没有这种技术。”

毛女士却深信这种“磁疗”的效果,并给自己的老姐妹转发了所谓的技术介绍的微信。“用她的话说,‘都好几万人看过这个文章了,要是假的,还不早就有人出来举报、辟谣了?’”

2从伪科学刷屏到家庭论战

“比养生谣言还可怕的是一家子爱抬杠的亲戚。”每天打开朋友圈看看七大姑八大姨的“辩论”,已经成为小凌姑娘生活的一大烦心事。

她的父母都是50后至60后,如今大多已经退休。赶上了“岁数不小但科技飞速发展,年纪虽大但还不至于耳聋眼花”,最近几年之内,大伙都“捡”到了孩子淘汰的智能手机,没过多久,微信群也建立起来。

逢年过节全家聚餐,多少年来都是小凌的父亲当主厨。第一次吵架,是因为春节之后不久,二姨夫在群里转发了一条“不能和黄花鱼一起吃的食物”。据小凌回忆,其中包括猪肉、鸡肉等一系列非常常见且当时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文章里说一起吃引起气滞。”更要命的是,二姨夫还说了一句,“难怪那天晚上我胃疼,打麻将都输了”。

小凌的父亲和二姨夫很快就吵起来。二姨夫嫌“你没文化,做饭都不知道禁忌”;父亲则不满二姨夫“不管做饭,还事儿多”。好在大家帮忙劝架,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再次挑起争端的,是小凌的同辈妹妹,她请教学医的朋友,得知几样鱼肉一起吃并无大碍,便在群里说了一句,结果几个老人又翻出了陈芝麻烂谷子。

为了保证家里聚餐的“安全”,更多的饮食养生文章,开始每天出现在这个微信群里。“天天吃这个,保证不得癌”“吃那个20年,能活99”。不久之后,群里的各种伪科学的文章开始不限于养生话题,“震惊了几亿人的真相”“家里应该如何消毒”“喜迎中秋流量免费送”,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打开之后都是诱导性链接。

小凌和同辈的兄弟姐妹们最初还会提醒父母小心谣言和骗局,可要么没有效果,要么引起长辈不满,家庭群渐渐沦陷为养生谣言群。“我们同辈孩子有深深的无力感,只能眼睁睁看着天天父母讨论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知识。”小凌认为,这些谣言除了直接损害了老人们的健康、经济利益,它带来的家庭矛盾更可怕。

3

从无意识被骗到骗人不自知

张先生的父母是北京房山人,退休刚开始还其乐融融,可是这几年一直心事重重。

2013年,老两口从老同事的微信群里看到一则海南小产权房的广告。房价不过30万元,每年当候鸟老人、享受海南的气候和阳光,让老两口颇为向往。何况还有老同事已经和“开发商”接触,提前支付了订金。老两口也想买,但没跟张先生商量。二老自认为那么多同事都敢买,不会有问题,也怕张先生“太保守”,拦住他们的养老之路。随后,二老在“开发商”的带领下,随着老同事一起去海南看房、买房。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这处土地被正规交易,违建的小楼被依法拆除。但此时“开发商”等相关交易方都没了踪影,二老和老同事们为此多方维权,却一直也没有结果。“之前他们只是说去海南旅游,后来他们认为钱追不回来,放弃维权了,才告诉我被骗了30万元。这可是两个老人一辈子的积蓄。”张先生也只能好言相劝,让父母放宽心。

事情没过多久,张先生发现二老的朋友圈里又被广告占据了。原来又有老伙伴拉着他俩,从事“交99元钱,领任务转发广告得收入”的营生。“这种行为是诈骗,是违法的。而且朋友圈乱转发这些东西,对你们的形象也是很大的损害。”张先生的苦苦劝解并没有起作用,二老似乎更相信那些每天转发类似信息的老伙伴。

4

充实的老年人不易受骗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负责人卢明生律师,近些年来遇到过很多老年人被骗导致经济受损甚至健康受到危害的案件。

卢明生说,微信等平台造成的直接损失一般不会太大,但是,很多骗局都是从线上走向线下,此时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老人们一边说“不相信互联网上的东西”,一边却对利益诱惑缺乏抵抗力。“作为子女,如果家里老人被骗,无论信息来源是互联网还是线下,都不难取证,只要留住相关的链接、截图、录音,都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权益。”但老人们取证的意识相对薄弱,很多时候需要子女参与,“这并不是强人所难,别忘了,骗子正是利用人们这种想法,才屡屡得手的”。

相比这些事后维权的措施,卢明生也希望老人的家人尤其是子女,能给老人们充实的晚年生活。“现在被骗的老人里面,亲情关系不好的占去了多数。因为他们退休了难免空虚寂寞,就去找陌生环境,以求新奇或是安慰。”所谓温情营销,很多时候便是利用了这个特点。

也就是说,用亲情来充实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是让老人们远离那些难辨真伪的虚假信息的好办法。充分感受到子女关爱的老人们,可以更多和年轻人聊起自己看到的一些信息,他们也才更乐于接受年轻人给予的纠正。

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和县检察院四项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

今年以来,和县检察院积极采取四项举措,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冲动行事害人害己2018-12-04 11:48
评论:(微信谣言为何易“攻陷”老人,答案来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