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闲之后,一队人衣着整洁地从田畈里穿过,这是哪家哪家男女相亲过礼的架势,一群人围过来,问东问西,索要喜糖,弄得当事的女孩子羞怯地翻篱笆墙逃跑。
旧时乡村,男女婚嫁是要搅动亲友和乡庄的。
两个年青人即便私自对上了眼,也须经媒人的联络。放工之后,小伙子穿戴齐整,由媒人领着,加个本家长辈陪同,乘着暮晚悄没声儿地上到姑娘家,给对方父母瞅瞅。姑娘家几个信得过的亲长早在等候。看似闲聊家常,可又是潜流暗动。小伙子行有礼,说有端,掏出烟火敬在座各位,然后放在桌面上,以示随便抽。众人便认为这青年做人敞亮大方。姑娘的父母内心首肯了,还要放出话来:“我家姑娘三年不嫁。”这可急坏了两个心上人,就像《诗经》里写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搞点地下活动。两年考察期满,经媒人撺掇,择个秋闲的日子,行过礼仪式,这是要“明人”,就是可以公开了。女方的兄弟、至亲女眷正式上男方家门,公开承认这门亲事的成立,并到乡邻家走动走动,说些拉家常多关照的话。要把自家的姑娘移栽到这块新乡土上来,得先松松土壤。
婚礼的仪式很繁琐,两家人得为此准备很久,从秋收以后就叮叮当当地办起来。冬至以后迎亲。这天,男方的队伍上午就到了,用稻箩挑来猪鱼鸡的三牲礼和烟酒糖茶,备好扁担、榉杠和红麻绳,抬嫁妆。吉时已到,鞭炮齐鸣,小舅子驮着新嫁娘跨出门槛,媒人拎着火罐子,路上要在一户显贵有福的人家讨炭火。穿田畈,翻河坝,过丘岗,时不时遇上“打劫”的人,索要香烟喜糖,还从新嫁娘子红彤彤的被褥里摸走一条糕点。行近庄口,早有一团人候着了,准备好沙子灰土,一顿猛砸,不只是新娘子,连媒人、伴娘、小舅子、抬嫁妆的都砸,说是越砸越发,从锅底下扣来锅灰,逮谁涂谁。又有鞭炮轰鸣,鞭头子乱窜,人群如蜂窝搅动,四处奔跑。入夜,在大院子开几张八仙桌,亲友乡邻轮番上席,挑着劲地喝,直喝到高月悬空,星辉满河,人群方袅袅而散。
新婚满月,娘家人要送满月茶。打听好庄子里有多少户数,到饼坊里定制大麻饼,冰糖果仁心芝麻面的。请师傅爆上两稻箩爆米花,配上红枣挂面糖果,趁个大晴天,由小舅子挑着,娘家几代人,缓缓登门来。送满月茶是拜望乡邻。新嫁娘有婆家小姑或嫂子陪着,挨家挨户一份茶礼,说些关照叨扰的话,奶奶婶婶笑呵呵接过,夸赞新娘子的贤良淑惠,拉扯着回赠几个鸡鸭鹅蛋。满月后的新娘子才可以在庄子里串门走户。新娘子算是扎在这方新乡土上了。
据说这些仪礼在汉代就有了,那时叫“六礼”。汉宣帝专下了一道诏令:“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无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关雎》里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用热热闹闹的吹打迎娶娇娘,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和赞美。一朵娇妍盛开的花,伤根动土的,移栽到一方陌生的土地上,需要一个端恭的仪式,敬始方可善终。古代是宗族式社会,嫁接在一个根深脉固的老园林中,从此生息耕作,开枝散叶,焕发出生命全部的意义,对于无限的未来来说,是开宗立府、赓续血统的隆重庆典。一场普通的男女欢爱居然有了沉甸甸的意义。
老辈人说,早前的婚仪更要在祠堂里举行,请有名望的士绅主持,敬神拜祖,念诵祝福词:“伏以!喜鹊成桥,近渡牛郎织女;彩鸾引嫁,作合才子佳人。夫妇为人伦之本,诗咏关雎;姻缘协天地之和,礼成道统。芝兰好合,佳偶天成。庆今宵合卺交杯,恩爱到老,祝来年兰芬桂馥,福寿长荣。”古旧的风俗留存迄今,虽仪形有差,气质尚在。在那个初阳寒日中,给寂冷的村庄带来了暖洋洋的喧闹。
新闻推荐
最近……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难题:我开始疯狂掉头发了。一开始觉得只是掉几根头发,没什么大事,后来发现自己发际线居然后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