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给本科生“增负”是中国高校教育现状的倒逼。曾几何时,大学校园里,本科生上课开小差、玩游戏、手机刷屏现象比比皆是,一些本科生甚至逃课在宿舍睡大觉,无所事事地混日子。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本科生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制胜的法宝,高校给本科生“增负”有助于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有助于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数。
高校给本科生“增负”虽意义深远,但“增负”的有效实施“道阻且长”,至少有三大困境制约着高校“增负”的前行。
困境之一,“快乐的大学”这种认知营造了不良的舆论氛围。“混大学”成为一些大学生心照不宣的秘密,认知偏差和社会各界选择性盲视悄然消解着高校给本科生“增负”的努力。
困境之二,高校未能给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以足够的支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侧重论文、课题和各类科研获奖等“业绩”,那些本来热爱教学的教师不能不考虑职称晋升,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科研中。教师对本科教学投入不足,难以产出让学生收获满满的“金课”。
困境之三,高校对人才培养工作投入不足。高校未能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效果。
尽管当前中国高校“增负”面临一些困境,但仍有突围之策。
各类媒体积极作为,消解不良社会舆论对“增负”的干扰。当前社会上流行着“高中玩命学、大学尽兴玩、人脉比知识更重要”的价值观,各类媒体要大力宣传大学生刻苦学习、砥砺成才的典型案例,积极报道高校给学生“增负”的成功做法,呼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创建,防止不良社会舆论与本科教育“增负”相抵触。各类媒体要努力在高校和社会各界之间架起合作共赢的桥梁,促使社会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创新知识、锻炼成才。
教育行政部门要降低高校办学绩效评价中的科研比重,促使高校回归育人本位。高校忽视本科教学的根本原因在于绩效评价指标中科研比重过高,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估、社会评价机构对大学排名均对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科研课题、荣誉奖励以及资政报告赋予很大的比重,各类高校为了在评价中取得好的排名不得不鼓励教师倾心科研。教育行政部门务必要降低各类评价中的科研比重,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唯此,高校方能切实扭转重科研、轻教学局面,让本科生的“增负”真正落地。
高校要降低不同职称等级之间的待遇级差,引导教师安心从事本科教学。当前,很多高校为了鼓励和促使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中加大科研的比重,同时拉大不同职称等级之间工资待遇的差别,导致很多热心教学的教师投身科研,忽视本科教学工作。为扭转这种不良局面,高校要及时缩小不同职称等级之间的工资待遇差距,杜绝不同职称等级之间工资待遇差别过大的现象,引导教师热心从教、安心从教。
高校要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要从为国培养英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去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努力从办学经费到场地设施、从人员配比到器材配备全面升级优化,务必实现本科生自主学习有空间、专业训练有设施、团队研讨有场所、社会实践有基地,让本科生“增负”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如此,各方齐心协力,实现本科生“增负”在思想上有共识、制度上有支持、物质上有保障,让本科生“增负”真正在大学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原题为:《如何让大学生“增负”落地生根》)
新闻推荐
“献血要满足哪些条件?”“无偿献血都有哪些好处?”11月13日上午,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走进来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无偿献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