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上谈及青年群体消费习惯的话题,指出快速发展的消费信贷有 “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的嫌疑”。
消费信贷发展快,在一般金融人士看来是业绩亮点,而在周小川的话语中却有一丝隐忧,这丝隐忧恐怕不仅是担心金融业务本身风险,还有对其会怎样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担忧。这些年来,网购盛行、校园贷膨胀、年轻人“炫富”,青年群体消费整体上 “水涨船高”,对此虽有反思之声但比较微弱。
诚然,年轻人对消费的追求,既是实现个人美好生活的必要之举,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代际之间消费观念有所不同是正常现象,毕竟年轻人更懂得享受生活、更善于用财富提升生活品质,但年轻人的消费不都是理性的。以“双十一”为例,为“凑单”随意添加商品,为时尚将使用不久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为一时快感而买到手的新衣服未必拆封,“不买难受,买了后悔”的戏码不断上演,更别说有的大学生为追赶潮流而借贷消费。有调查发现,近两年因为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绝大多数不是因为缴不起学费、生活费,而是盲目超前消费所致。
年轻人在努力奋斗的阶段适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如果受到商业环境和周围风气的影响,热衷于借贷消费、超前消费,就非常有必要冷静反思。消费不是简单地“买买买”,它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追求。有人觉得,花自己的钱买到了快乐,何错之有?的确,购物有快感,有时还有“治愈”效果,但寄于外物、得来方便的快感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一味从中寻求快感,可能陷入不断“买买买”但边际效用递减的误区,精神上不免空虚。还有人觉得,借别人的钱装点自己的门面,增强了自信,值得。这实际上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就是只有通过物质、消费才能标榜自身价值,“社会就认这个”。社会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以外在物质来衡量一个人,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直观的标准,但绝非“就认这个”,个人品德、才情、能力未必与物质挂钩,但却是最重要也最根本的价值。可以说,真正的自信来自内心的丰富与能力的提升,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营造出的“自信”犹如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更别提少数大学生因炫耀消费而掉进非法校园贷的陷阱,造成悲剧令人惋惜。
周小川给年轻人借贷消费现象“泼盆冷水”,不是为了抑制消费,而是期望年轻人的消费做到理性适度。对那些过度诱导年轻人消费的金融产品,相关部门有责任对其涉嫌违法违规之处进行规范与惩处,但最重要的是年轻人要有清醒的认识:莫被过度消费的欲望遮蔽了生活的丰富,销蚀了内心更高的追求,量入为出、理性消费,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年轻人的世界如此广阔,读书、健身、思考,投入哪一样不让人兴致盎然?其沉淀下来的收获,也远非沉溺于消费所能比拟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莫被你所热爱的东西毁了自己。 ”对过度消费,当有如此警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佳音)“快看,那里怎么倒了一个人?快去看看啥情况!”11月10日晚上9时许,家住雁城车城大道的吴先生和妻子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