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现在越来越多学校都设置了家长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
我们可以看到,家委会的设立,有利于家长更充分、更直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家长也有了交流的平台,可以互相“取经”,共同进步。此外,家委会的设立,还能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义务,更是家庭的责任。
家委会是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进行辅助和服务的。相信很多家长竞选进入家委会,是真的想为班级、为学校、为教育做些实事。但是,部分家长热衷于进入家委会,不是因为关心学校和班级事务,而是揣着自己的小九九,认为自己是家委会的成员,不仅“倍有面子”,孩子也会被老师高看一眼。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进入家委会的“圈子”。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布什么消息,他们会争取做到“秒回”,生怕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不深。到了竞选进入家委会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甚至不惜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断给自己“加戏”,就是要把别人比下去。结果,竞选的时候,涌现出一大批公司经理、名校博士、外企精英等。且不说这些名头是否属实,本事越大,服务的决心就越大吗?家长们把竞选变成了“资源秀”“关系秀”,是为了孩子的学业还是自己的面子?为什么没什么权力的家委会在他们眼里就成了香饽饽?说到底,还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这些人的心里哪有什么服务的初衷,有的不过是无利不起早的算计而已。
这部分家长的利己主义心理,难道根源仅仅在于他们自身吗?如果学校和老师从来没有对家委会成员的孩子高看一眼,他们还会拼了命往里面挤吗?有的学校遇到学科竞赛、文艺演出之类的好事,通常先把机会留给家委会成员的孩子。这种“潜规则”,把家委会的工作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不就是一种权力寻租吗?与其说是家长动机不纯,不如说是学校没有合理利用家委会的功能,把家委会的服务功能变成了权杖。
家长们要知道,自己进了家委会,也不代表自己就成了“人上人”,孩子也不会因此更有面子。孩子的“面子”,不是来自家长的职业和地位,而是来自家庭熏陶的品性和学校教育的学识。一个有品德、有学识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家长们也该省省心了,与其一味跟学校套近乎,不如沉下心来,好好琢磨怎么培育良好的家风,不断为孩子塑造心灵、培植心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打热水一个,发学分一个,跑步一个,刷网课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