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聆听过那首驰名中外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那优美的旋律,质朴的语言,在许多人心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爱的印迹。但你知道她诞生在哪里?作者又是谁呢?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知道阿妹想阿哥。”
自由的节奏,回旋起伏,清新亮丽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这美妙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群山之中。这首乐曲描写的缠绵的爱情故事,不知牵动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因而,多少年来一直没忘记这个心愿,去看看《小河淌水》的那个地方、诞生这么动人曲调的故乡。
一个初冬的上午,我踏访了《小河淌水》的源头,云南省弥渡县密祉乡永和村文盛街。村子四面环山,阡陌纵横。村上约有300户人家,全都居住在山脚下一里多长的古道两旁。
密祉乡永和村文盛街,是西线“茶马古道”在弥渡境内的一个古色古乡的小村,至今仍保留着当年茶马古道文化的许多遗迹。全乡被群山环抱,田地被道路分割成不同色彩的色块,茶马古道从中经过。
迎着田野的轻风,呼吸着清静的空气,闻到了山花的味道,感到自己在城中已变得迟钝的嗅觉也有些灵敏了。文盛街村静卧在山脚下,房舍沿古道两边依次排开,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展延下去。当年马帮踩踏凹现的石板,清晰可见。已失去石板光泽的路面,被两旁房舍拥挤着向前延伸,临街房屋的门窗,残漆斑驳,留下了不尽的岁月沧桑。
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那座房屋——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尹宜公先生的故居。这首名曲就出自尹先生的口和手。他家乡流淌的小河——亚溪河被称为《小河淌水》之源。这曲调与歌词与他受到小河水的洗礼和茶马古道的熏陶是分不开的。1924年,尹宜公出生在文盛街。密祉乡文盛街是茶马古道途经弥渡县的一个重要驿站。来来往往的马帮,人群络绎不绝,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盐巴、茶叶,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俗和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进而相互借鉴融合。民族的乡音,音乐的沃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尹宜公,培养了他音乐方面的潜质。茶马古道边的生活,尤其是他对赶马人艰苦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成为尹宜公改编《小河淌水》的源头活水。
走出街口,一条欢快的小河——亚溪河哗啦啦地横在你的眼前。踏上桥面,一座二层的亭楼立在河的对岸,一块匾额挂在上面,“小河淌水”四个大字流畅飞扬,似乎要向你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再往前走,桥的中间桥墩边有一尊独角兽石雕,十分威严地镇守着河水。亚溪河旁,有一眼十分珍奇的“珍珠泉”,泉水从岩石底下往上冒时,恰似串串珍珠露出水面……这一切,都为《小河淌水》增添了些许传奇色彩。
文盛街的起点就是“珍珠泉”,它是村民饮水和亚溪河的源头。泉水清汪汪的,汩汩地往上冒,确实像数不清的串串珍珠。珍珠泉旁就是《小河淌水》所唱的那条河——亚溪河。抬眼望去,小河真的很美:河面尽管不亮,但河水平缓潋滟,如月华流光;河床平沙细软,怪石参差;两岸花木成渠,嘉禾遍野;远处青山隐隐,蓝天白云映然在水面上,风景更是迷人。难怪曾经有位少女在此河畔明眸盼望,情思万端。于是,一首山歌《小河淌水》的清音响彻月夜,情愫穿透时空。《小河淌水》以超然地域环境的人性追求之美,感动了每一个人……
古村幽深宁静,原始质朴,了无雕凿,既有大山般的厚重,又具水乡般的灵秀。文盛街上《聂家马店》的招牌吸引了我。走进店家,只是见到了饮马的水缸,喂马的卧槽,就是不见了成群的马匹,听不见了马的欢叫。出了马店,见一位村民正在打酒。好客的店主,招呼我进店“来一碗尝尝”。
“是什么酒?度数高吗?”
“包谷酒,自家酿的,50多度。喝了包你吃得香,睡得实。”店主回答。
回到街上,只见一位村民手牵着3头毛驴走了过来。与我们擦肩而过后,3头毛驴一同打起滚来。一同前来旅游的外孙子仔仔从未见过此状,便向我大声喊了起来,“毛驴子摔倒了,毛驴子摔倒了。”引得街两旁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笑渐不闻。远处《小河淌水》的旋律隐约传来,时隐时现,时弱时强。此时听来,是那么委婉缠绵,是那么动人心弦。我由衷地感叹:这应是中国民乐和自然之美最佳的结合才会有的妙音啊!
茶马古道的沃土,浸流出的这条淌着月光,装满深情的小河,流出了云南,流向了世界。多少年过去了,歌中传情,情中有诗,阿妹依旧天上走,小河依然清悠悠……
新闻推荐
手机如今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它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低头族”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因“低头族”引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