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资本下乡,建企业还是建村庄?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1-02 13:54   https://www.yybnet.net/

整村、整乡流转上万亩土地,投资额动辄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业态涵盖种养、加工、观光旅游、康养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些社会资本投资的大型项目,在各地日益兴起。不过,企业下乡也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有的已经启动五六年时间,还未能实现盈利;有的因资金不足、规划不接地气、农业专业人才缺乏,进展缓慢,乡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有的农业项目号称“一二三产融合”,实际上一产利润微薄,二产附加值低,三产“赚吆喝”。以上种种让当地农民对项目前景由“期盼”变为“怀疑”。“村企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湖南省某市郊区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农业综合体。这个项目流转了6000亩土地,其中一个村就有4000多亩。

进入村庄,柏油马路如同城市公园里的游道,随处可见“某某农业公司”的标识、售卖棚、游览车。公司雇用了200位村民员工,按“基本工资+绩效提成”发放薪酬,部分村干部在企业兼职做事。

这是村庄,还是企业?两者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记者了解到,这类大型项目大有“兼并”村庄的态势。一些项目更是“村企合一”,直接表现形式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企业董事长同时担任村支部书记,并成立村企联合党总支部。

资本“挤出”小农?

计划总投资30多亿元,占地3万多亩,涵盖12个行政村——湘江边上,一个由外来资本投资的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投资额堪比一些大型基建和工业项目。

面对这样的“宏伟”蓝图,一些要征地拆迁的农民却有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企业的设想是,项目建好后,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消费,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而村民们的想法很朴素:土地就是“命根子”,失去土地后长久生计怎么办?

40多岁的村民老刘原本种了8亩果树,每年收入有8万至10万元,如今这些林地以及家里的房子全部进入了征收范围。他对记者说,村民们不反对“搞开发”,但企业的承诺就像是“空头支票”,他们心里没底。

“农业项目要让老百姓参与其中,才能有尊严感、幸福感。”一位村支部书记说,以前城市发展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房子被拆,变成无业游民。现在有的企业到农村搞开发,把当地农民排斥出去,造成了农村内部的二元割裂。

“重组”还需共赢

近年来,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的势头很猛。由于拥有传统乡村所不具备的大量资源、资金,“企业家治村”会让乡村发展显著提速。业内人士认为,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关键在于企业和乡村要能真正产生协同效应,通过“重组”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经济上的互利共赢。首先,企业下乡后要有好的“业绩”。其次,相比于“一锤子买卖”,股份合作是实现共赢的较好方式。

二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企业下乡,并不是要替代“传统势力”。在衡阳市珠晖区力丰现代农业公司董事长吴力看来,农业项目是没有围墙的,企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相互交融。村级组织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作用应该得到强化。郴州小埠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长邓辅唐认为,现代企业治理应当和村级自治相结合,帮助乡村完善契约精神、法治观念、议事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村民逐渐由互相博弈变为利益共同体。 摘自新华网

新闻推荐

大连一公交车早高峰失控连撞多车 凯迪拉克被撞进货车车底

事发地。本文图片半岛晨报满地的车体碎片,多辆事故车遍体鳞伤地停在道边,周围聚集的市民议论纷纷……11月1日7时40分许,在泉...

相关新闻:
我能怎么办 张琳2018-11-02 10:19
猜你喜欢:
评论:(社会资本下乡,建企业还是建村庄?)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