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即将召开,这场家门口的盛会让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然而,在我们这座大都市,还有一群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号“上海大调研”
他们当中很多人看不见、听不见,甚至走不出家门。怎样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获悉进博会信息,能够平等参与共享盛况?上海市残联通过大调研,努力帮助残疾人消除沟通障碍,不仅让他们能够走近进博会也让他们可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各项权利的前提和保障。市残联在近期大调研走访中发现,相比常人,残疾人在信息获取、交流沟通方面遇到困难更多。
比如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网站没有完全进行无障碍改造;能提供的无障碍数字阅读书籍很少;地铁站点信息提示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公交报站系统不够人性化、字幕不明显、语音报站不清晰;部分电视节目缺少字幕,等等。
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信息无障碍的促进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信息无障碍的促进作用,帮助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残障人士,通过技术手段更方便地与外界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参与学习培训,进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是一个卓越人文城市的缩影、是一个卓越文明城市的标尺,更是对一个卓越全球城市的必然要求。市残联努力推进全社会建立完备的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消除融合壁垒。
市残联赴国家会展中心查看指导进博会场馆无障碍设施。
1.手语是你的嘴,让你“说”清楚、让我“听”明白
市残联在东方医院调研中发现,助聋门诊虽然解决了聋人看病的大问题,但还存在看病时间长、门诊少等问题,很多聋人觉得路远、门诊时间少就不来了。
能不能再多开一些助聋门诊呢?助聋门诊不仅需要熟悉医院看病流程精通手语的翻译,还需要医院在背后提供包括问诊、检查绿色通道、手语培训等一系列机制保障。这对有限的手语翻译资源和紧张的医院门诊资源都是很大的考验。
在市残联的全力推进下,今年7月3日静安区市北医院助聋手语门诊开诊了。初步考虑要实现以点带面的规模效应,尽快实现在每一个区都设立至少一个助聋门诊,方便聋人就近就便看病,让聋人再也不怕没法跟医院“说清楚”了。
2.科技是你的眼,带你看一看网络的绚烂和精彩
政府部门网站是市民获取公共信息最重要途径之一。可惜即使有读屏软件帮助,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缺少无障碍改造的网站仍是“近在眼前却遥不可及”。
针对这一问题,市残联计划在“十三五”时期实现90%的政府网站全网无障碍改造,彻底为视力残疾人扫清获取政府网站信息的阻碍。
中国上海政府网站无障碍首页
政府网站的无障碍改造,是网络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改造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改造成本不断下降,有朝一日各大主流门户网站、论坛等全部实现无障碍改造。
将无障碍技术纳入网站和移动终端APP建设标准,实现从逐个网站推进改造,逐步演变为在整个互联网推行通用的无障碍网站建设标准。
无障碍数字图书馆
如何能足不出户就阅读到海量图书信息资源,是众多视力残疾人的期望。
通过市残联不懈的努力,上海图书馆通过网络和无障碍技术推出了全国首家无障碍数字图书馆,主要面向视力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网站、有声电子书和数字化讲座服务,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和信息的渴望。
3.阳光照进你的心,我陪你一起透过窗口看世界
盲人的生活,只有声音没有色彩,其中的枯燥乏味是其他人无法体会的。怎么把绚丽的影像带进盲人的世界?
针对这一问题,市残联组织一群热心公益的播音员、大学生一起推出了无障碍电影。通过讲解者将电影画面表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同步口述出来,帮助盲人观众“看”懂电影。
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社区无障碍电影院”内,许多盲人前来体验无障碍电影。
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可不容易。一部电影出来,志愿者要一遍又一遍观看,用贴切又便于理解的语言将影像用文字描述出来,还要由声音优美的播音员为电影同步配音。
无障碍电影讲解员为盲人讲解电影。
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的200多位专业播音员成为上海无障碍电影项目的志愿者。那些富有生命力和情感的声音,通过无障碍电影穿透了茫茫黑夜将绚烂多彩的美妙景象带进盲人的脑海里,更将对生活的期待和对生命的勇气注入盲人的心田里。
电影院中,盲人听电影。
无障碍电影也从当初国泰电影院一家,走进了更多的影院,成为了公益电影的首选,走进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成了上海独有的“阳光院线”,不断诠释阳光的意义。
(原题为《助聋门诊,盲人电影...为了给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他们拼了!》)
新闻推荐
夏雪芹每次总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老公吵得不可开交。然后相互埋怨指责,他说我不如以前温柔了,我怨他不如以前体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