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满满的爱 万杰

来源:济宁日报 2018-10-26 09:10   https://www.yybnet.net/

那个优雅恬淡、银丝满头的九十七岁老人,安然坐在心里。

姥姥1920年生在富庶人家,据母亲说,姥姥的娘家三出三进的院落,有高头大马车,良田几十亩,雇佣木匠做活计。

姥姥兄弟姐妹六人,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姥姥年少时是家中的娇娇女,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做些插花描红的女红,妥妥的宅女一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乱纷纷,有姑娘的人家都早早地把孩子嫁了。许是深闺愁嫁,也或许未遇良缘,二十七岁的姥姥仍待字闺中,在那时已经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姥姥的父亲也是慌忙择婿,将姥姥嫁给了大她八岁的人。据说姥姥出嫁也是带着几车的嫁妆,坐着高头大马车,这在当时的村里轰动一时。

做了媳妇的姥姥在婆家也没受什么难为,不干农活,依旧做些手工活帮助家用,一年倒有多半年的时间住在娘家。每次从娘家回来的时候,送姥姥回来的马车师傅都把马鞭甩得脆响,多半个村都知道姥姥从娘家回来了,看着姥姥从车上拿下大包小包的东西。想想,那时的姥姥也是幸福满满呢。

姥姥一生育有五个子女,两个女儿三个儿子。我母亲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姥姥二十八岁时生下了大姨,在那个年代更算得上大龄产妇了。姥爷中年得女,视如珍宝。大姨从小体弱多病,及至青年嫁得良婿,小夫妻情投意合,恩爱非常,怎奈积病成痨,婚后一年不幸离世,没有留下子女,姥姥姥爷也是肝肠寸断。

失去爱妻的姨夫是家中的独生子,发誓不再另娶,家中老人寻死觅活,姥姥也是忍悲规劝,姨夫答应续弦,请求与姥姥的亲情不断,于是姥姥就认了亲。

好在续姨人好嘴甜,像亲生女一样往姥姥家走动,节日生日一次不落。姥姥在世时,母亲和我姐姐们经常接姥姥来各自家中照顾,姥姥从不推辞,每次都住到一个强走一个强留,很是亲热和感人。但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从未在续姨家小住过,不是续姨没请,而是姥姥不去,或许在姥姥的心里,续姨毕竟不是亲闺女。

那个贫困交加的年代,姥姥的娘家婆家的生活也是与日俱下,姥爷也因生活所迫积劳成疾,五十五岁就“潇洒地走了,全然不顾妻子和三个单身的儿子”,姥姥说。不到五十的姥姥没有了可依靠的人,带着孩子们拼命地干活,给他们盖房置地,帮他们娶妻带子。姥姥说:“人生都有定数,前半生没吃过的苦,后半生会给你补过来。”仔细想想,姥姥貌似娇弱,骨子里刚强得很。

姥姥八十七岁的时候,她最孝顺的二儿子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想想姥姥耄耋之年却遭丧子之痛,该是怎样的难过啊。亲人们都说不告诉她,把她接到离二舅家比较远的小舅家。二舅出殡后,母亲和我们一起去看姥姥时,姥姥在独自流泪,目光呆滞,一个劲地说:“别让他死,让我死吧,我都活这么大了,我替他死吧,我可怜的儿啊!”,瞬间把我们隐藏的悲伤撕扯开来,陷入无边的悲痛中。后来,听小舅隔壁的邻居说,姥姥早就知道二舅的事了。二舅出殡的前一天,姥姥一个人跑到外面田地里姥爷的坟上嚎啕大哭了很久,这应该是母子连心吧。

姥姥的一生历经近一个世纪,少时受宠,中年失女失夫,老年丧子,五世同堂。磨难和痛苦、甜蜜与幸福都刻画在一位百岁老人的脸上。姥姥一生不争,面对劫难不艾不怨。

我记忆中姥姥没有怎么胖过。姥姥身材矮小,有着旧时标致的小脚——三寸金莲。小的时候常见姥姥用长长的裹布将脚严实地裹着,从未见过这裹布里面的脚是什么样子,姥姥也从不让我们看,倒是常常羡慕我们有福,不用受卷肉折骨的苦。姥姥面容清瘦,耳朵特别大,耳垂很是肥厚,据懂相的人说姥姥这是长寿有福。现在来看似乎有些道理。

姥姥骨子里极其传统和封建。从前姥姥是不和父亲一个桌上吃饭的,说是女人不上桌,男女不同席,更是要求在灶台旁吃,还是我们多次劝说才勉强同桌,饭菜却要单盛的,理由是她年纪大了,吃饭不利索怕弄脏饭菜。

手绢是姥姥的标配,高兴时姥姥从未大声笑过,都是用手绢捂嘴笑笑,真真是笑不露齿。姥姥吃饭时都把一块手绢放在腿上,手里再拿一块,每吃一口饭都要用手绢擦一下嘴,吃完时收起腿上的手绢,抖落掉饭菜屑。姥姥睡觉时没有一丝动静,常吓得我们半夜跑到她床前用手拭她的呼吸,或故意问问热不冷不。寝不言,饭不语,是姥姥在家族的教养。

姥姥的衣着甚是讲究,记忆中姥姥有很多颜色的大襟褂子,每次姥姥来我家都穿得十分周正,特别是春秋季,一件件的大襟褂子套起来,立领处可见件数,件件清爽干净。姥姥常说,再穷也要洗干净脸,再穷衣服要干净,即使有补丁也要干净周正。

姥姥的讲究还在梳头上,小时候看姥姥梳头就呆看好久。姥姥梳头前会先置一小碗清水放在桌上,将发饰放好,毛巾披在肩上,绝无头屑和断发落在衣服上。梳头时用梳子沾水,将头发紧紧地拢在一起,于脑后挽个发髻,两手再将鬓角头发拢紧,带上帽遮,然后起身离桌,揭起肩上的毛巾在屋外抖落,顺带抽打几下全身。不留尘,不留痕,一尘不染。

姥姥去世前的两年患了老年痴呆,渐渐不能自理,常盯着母亲问是谁家的孩子。母亲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每星期都会蹬着三轮车去四五公里之外的姥姥家,给姥姥送些吃的喝的,帮助姥姥清洁卫生,有时也留下陪姥姥小住。母亲常说有娘在还能多回来几次,娘没了就不会再来了。真是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说得我辈心里酸酸的。

我也近知天命的年纪,想想自有记忆的岁月以来,不曾在姥姥家小住过,也不曾记得姥姥何时看过我,哄过我,甚至给我买过喜欢的东西。我亦不曾在姥姥身边撒过娇,讨过欢。对姥姥,最最朴素的概念就是母亲的母亲。扎根在我心里的姥姥的好就是姥姥给做过衣服,给缝过被子,还有姥姥不说话静静地看我的眼光,想想也应该是满满的爱。

本版摄影刘建新

新闻推荐

平顶山回应监测点附近加油站只能夜间开:会形成臭氧影响空气

监测点门口停了比其他街道格外多的洒水车、环卫车。@中国之声10月2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昨天全天...

相关新闻:
古城寿州的变奏2018-10-26 07:54
猜你喜欢:
评论:(满满的爱 万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