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树
每一个经典的城市,都应有所处时代的声音表达,就像那些在历史中风化了的城市记忆,只要那些老寿州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时的民房、街道,然后感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和生活的幸福。
作为一名70后,生活在古城寿州,我的耳朵见证了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凡演绎。大小建筑工地,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指挥台上响起的开工哨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天空中寂静飞过的鸽群……拆迁和重建,像在城市上空频繁吹响的起床号和冲锋号,而这种号角却在这里演变成了若干新的楼群、新的马路、新的公共设施。
日复一日地,耳朵里面的古城在周而复始地奏鸣时代乐章,车轮声、某种机械的轰鸣、流行音乐、以及各种人声组成的市声,这种繁杂的声音里面别有一种铿锵的力度,很像高铁车轮向前奔跑时的音律,激发人的想象。我有时想,时代在前进的时候,不仅会留下万象更新的物证,在前进的过程里也是有声音的,这种声音伴着光彩、热度、力度,在生活的海洋里全方位地开花。有时我心想,对一个心智健康的人而言,寿州的嘈杂和喧哗,不正交汇成一支现代摇滚乐么?
一个人独处时,我不由打量起寿州——一个古老而年轻的都市,我聆听着它发出的声音,竟发现其中蕴藏的独特味道。“磨菜刀”“补雨伞”“箍桶哟”……这些城乡结合部最熟悉的吆喝声,它隐匿于街头巷尾,带着最本土、最亲切的记忆,曾散发着过往岁月的芬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叫卖声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有坏手机、坏笔记本修吗”“有坏冰箱、坏空调修吗”?同时伴着“收购旧电脑、旧手机、旧热水器哟……”21世纪的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城区的小街上又飘荡起一种新的吆喝:“收购旧桌椅、老家具、红木家具……”最有趣的是,吆喝声中夹杂着南腔北调,各具特色,抑扬顿挫。
夏天的清晨,我悠闲地步入春申广场,感觉到这里的声音悄然更换了音色。晨风中,广场上飘来了广场舞旋律,退休大妈们在动感激情的《好日子》中翩翩起舞。富有音乐细胞的姑娘们,拉响了手中的小提琴,优雅的琴声掠过引水湖的水面。晨光抚摸着城市,树上早叫的鸟鸣,卖早点的叫唤声,又像是城市交响曲中突然插入的轻快小调,突然间让我精神一缓,心情随之放松。
城市在扩展,建筑在拔高,这是发展年代必然发生的景象。像春申广场、博物馆广场等公共场所,它们发出的声音并不一定仅是动人的,像楚都国际城的敲敲打打声、寿州时代购物中心传来的电锯“吱吱”声、南大街的车来车往声、寿州古城的四条商业街扩音器的叫卖声……每一种声音,都增加了城市声音的分贝。而这些纷繁的景象,却又掩盖不了城市的休闲品质。
寿州,她是一座总会让人感动的城市,因为她凝结了太多的故事。故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发生的事,但它们带来的感动总是常驻心间。古意而新潮的寿州,她日新月异的发展汇成一首大型的交响乐,传扬一曲更新、更动人的“新古城颂歌”。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刘玉凡通讯员刘维印胡永绪报道本报10月25日讯10月25日早晨8时左右,城阳交警大队棘洪滩中队民警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