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晓洁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在生活中频繁地使用网络,成为网络大军中的一员。值此重阳节之际,记者也对“银发族”的“触网”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听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苦与乐”。
乐:网络是个什么都有的世界
10月17日早晨,中心城区荷花池公园内,不少老人正在沐浴阳光,今年73岁的李元武戴着老花镜,正拿着手机和同伴们讨论着什么。老人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就过来坐坐,看看新闻,别的也玩不来。”现场其他几位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上网最常做的,一是和子女聊天,二是看新闻。李元武说:“以前可没这么方便,报纸上每天的新闻有限,大事小事只能听广播看电视,现在全世界的信息都能看到。”在网络聊天方面,几位老人的感触更深。77岁的汪正国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他说:“以前总觉得相隔太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现在有了微信,想看他们了就来个视频,方便的很。以前打电话怕浪费钱,现在微信也能打电话,还免费。”
采访中,也有一些老人说这几年“触网”感受最深的是网络支付。今年68岁的孙奶奶第一次接触网络购票是在老年大学,她告诉记者:“老年大学有电脑班,去年特地开了一节课教我们如何上网买票,这也是我第一次学习在网上买东西,比去车站排队快多了。”记者针对“网络支付”这一话题走访中发现,使用网络支付的老年人并不占多数,涉及的范围也不广,但这些使用过网络支付的老人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方便。市民钱学亮说:“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上网买的,不过我操作还是有些生疏,需要孩子帮助,以后多学学,争取自己买。”
苦:网络也有困难和陷阱
孙奶奶坦言,自己和同学们第一次学习网上购票时有些畏手畏脚,原因是略微繁琐的操作让大家都有些担忧。“要设置密码,还有验证码,第一次操作晕头转向,老师说记不住就把它们记在本子上,但是第二次操作又不知道了。”孙奶奶说,不止她有这种担忧,她的同伴也说每次购票付钱时都很紧张,生怕钱输错了。“登陆和付钱的密码是不一样的,我们特别担心密码输错了卡里的钱就没了。”汪正国则是在微信里遇到了困难,他说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关注了很多公众号,这些公众号总是给他发信息,他又不知道在哪取消,很是苦恼。“其实不仅仅是微信,很多软件的操作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复杂了,年轻人一下子就能弄好,我们就是学不会。”
说起使用网络最怕什么?不少老人都说怕诈骗。李元武告诉记者:“经常看新闻上说有老人手机里的钱被骗走了,所以我除了看新闻,其他的都不敢弄。”34岁的刘先陆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应该是在浏览新闻时页面上弹出了一个卖保健品的广告,他点进去后可能被吸引了吧,又填写了电话、地址,最后因为不会线上支付来找我,我才阻止了他,告诉他这很有可能是假的。”孙奶奶告诉记者,自己曾接到过推销保健品的电话,“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电话的?女儿说可能是我在网上填写信息时泄露了。网络还是有很多陷阱的,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提醒:快乐上网 警惕风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上网已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据全国老龄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10.4%,中老年网民中三成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老年客户的上网需求和上网流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微信也公布最新老年用户数据,截至2018年9月,微信55岁至70岁用户达到了6100万。然而,由于中老年在网络使用方面尚存一定短板,他们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传销、谣言、食品问题等各类违法犯罪的目标人群。据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风险包括网络谣言(66.2%)、虚假广告(52.7%)、网络诈骗(37.4%)、低俗色情(29.6%)等。有关网络诈骗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30.4% 的中老年网民遭遇过保健品诈骗,25.1% 遭遇过红包诈骗,24.2% 遭遇过中奖诈骗。
“老年人接触智能媒介或应用能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存在感,建立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且,随着老年群体的增大,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多种多样,因此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市医院心理咨询室医师张娜说,“事实上,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对老年人依然存在较高的门槛,所以部分老年人会因此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认为自己跟不上时代。这就需要做子女的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让老人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对他们寄予更多的宽容和同情心。”
新闻推荐
□李廷英搬新家,我挑选了满意的厨具、餐具、餐桌……雄哥花重金置办了比较好的抽油烟机。这意味着,我们的烟火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