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九成APP正在“读取”你的现实生活 小心APP“偷窥”你的隐私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8-08-09 04:01   https://www.yybnet.net/

当代人说的最多的违心话之一便是“我同意隐私政策”。若不如此,又要面对不交出部分隐私数据权限就无法获得便捷服务的尴尬。但结合近期一些事件和研究报告可以总结出,在很多“同意”背后,还有更多隐私数据被以APP为代表移动应用不为人知地获取,用户更是无从得知其动机。

被APP“读取”的生活

有多少APP已经获取了收集隐私的权限?用户平日里随手一点的“同意”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集群。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Android端获取隐私权限的手机APP占比已经达到99.9%——几乎所有的An?droid端手机APP都会不同程度地获取隐私权限。

那么在安全方面口碑相对较好一些的iOS表现如何呢?《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在iOS端获得隐私授权的APP占比在69.3%,比同期Android端的98.5%占比低了不少。但这一情况并未能持续,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上半年,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占比在一年时间内激增至93.8%。

《报告》将所有权限进行了概括,分为核心隐私权限、重要隐私权限、普通隐私权限。最重要的核心权限,包括访问联系人、获取手机号、读取短信记录、读取位置信息等。

很明显,APP读取隐私数据的主要增长点正在从线上数据向线下以大多数人想象不到的速度扩张——APP正在愈发“积极”地去“读取”用户的现实生活。

那些没“同意”的

今年6月份,vivo发布了新的旗舰机型vivoNEX,这款手机安装了升降式前置摄像头,在用户需要拍摄时镜头会升起,挺有互动感的设计。

但在上市之后这款手机就开始出现了诡异的现象:明明没有自拍,摄像头却升起来“瞅”你一眼,再默默地缩回去。

但这并非是手机故障,也不是“鬼故事”,而是部分APP在不需要拍摄的时候照样获取了摄像头权限。虽然部分涉事APP在后来的回应中表示不会真的去“偷窥”用户,但这仍属典型超出隐私授权范畴的越界获取隐私数据行为。

无隐私不数据,无数据就无服务。那么用多少权限去换便利?数据使用规则的制定仍是一道难解的题。新华

新闻推荐

“打针输液60元起”看病也要最低消费?

来论几块钱能治好的病,难道非要凑够60元的药才给治?一针就能退烧,难不成还得打一个疗程?最近,毕节市纳雍县一卫生...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九成APP正在“读取”你的现实生活 小心APP“偷窥”你的隐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