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各地高校录取通知书已经开始陆续发放,与此同时,一些打着资助困难学生旗号的虚假信息、电信诈骗等也开始出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广大新生和家长应提高警惕,谨防受骗,并将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打击助学电信诈骗。
每年高考录取和高校入学期间,都是针对学生各类电信诈骗的高发期。事实上,骗子的招数也并不新鲜。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冒充教育部门、基金会等工作人员,以向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教育退费为名,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但现实情况是,仍有一些考生、家长上当受骗。只有各方面都对此事更加重视,才能让这些并不高明的骗术再无用武之地,保护学生和家长免受财产损失。
一方面,仍要加大对正规资助信息的宣传力度,力求不留死角。与其他类型的电信诈骗一样,最好的打击方式就是“治未骗”,做好预防工作事半功倍。目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强调学生有相关方面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问学校、问当地的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立的“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或者热线电话进行咨询。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公布了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受理学生的咨询和求助。除了这些努力之外,尤其还要关注偏远农村地区的信息覆盖问题。以往实例证明,在信息传播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或城乡接合部,往往是电信诈骗的高发地区。眼下,一些地方通过考生登记的手机号群发防诈骗短信,还有一些高校将资助相关信息直接附在录取通知书中一并寄出,无疑大大减少了考生受骗上当的几率。
另一方面,还要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加强隐私保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考生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在快递录取通知书等环节中,也要注重保护隐私。此前,一些地方考生发现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信封外标明了录取院校和院系详细信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及时调整做法,尽快补上这一漏洞,采取“隐私快递面单”等新手段来保护考生信息,需要加快行动。
新闻推荐
非法一日游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贴着北京20多年。早在2013年便有权威媒体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北京非法一日游坑蒙强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