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5座高海拔民航机场。一批批民航系统援藏干部发挥专业特长,当好“匠人师傅”和“岗位教员”,投入高原机场运行的同时,更培养带动人,留下了一支高水平的机场维护保障队伍。近日,记者采访了三名首都机场集团的援藏员工,近距离感受他们在雪域高原工作的热情和奉献。
包教包会的“小教员”
井强工作的邦达机场,是“世界上跑道最长”、“世界上离市区最远”、“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距离最近的城镇125公里,跑道全长5.5公里,冬天风速常达到每秒30米以上,冬春气温在-30℃以下。
入职后,井强发现所在的驱鸟队同事们普遍存在业务知识欠缺、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工作之余,井强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同事们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
初次培训,井强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涉及《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中“人员资质与培训、鸟类与野生动物防范管理、FOD防范管理、跑道防侵入及不停航施工管理”等5个方面的内容。第二天考问参加培训的同事时,发现大家学会的东西并不多。第二次上课,他将授课的内容偏重于介绍自己工作积累的经验与做法,在课堂中与同事一起对飞行区保障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更务实、更有针对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跟着井强学习,我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场道维护全部工作。”驱鸟队队员扎西四郎说。
如今,井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都被机场所采纳,规范了邦达机场跑道巡查标准通话用语、鸟击防范与净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有效规避了日常工作中的风险,提高了飞行区安全保障水平。
用科技保安全的“发明家”
1990年出生的苏新康在拉萨贡嘎机场特种车辆运行部工作。他被贡嘎机场的同事们亲切地称作“发明家”,由他研发的“登机桥操作安全语音提示系统”,有效提升了机场旅客登机桥安全运行操作水平。
去年8月1日入职工作,11日就碰到了因机场员工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导致登机桥刮伤飞机舱门事件。这对注重零失误的苏新康来说,是个很大的震动。在高原缺氧环境里,人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都迟缓下降,易发操作失误,该如何提示大家呢?这时有同事抱怨道:“廊桥操作一步就记不起来下一步了,要是有个人在边上提示一下就好了。”一语点醒了他,是不是可以通过对登机桥操作安装语音、警示灯、红外线感应灯设备,形成语音提示系统?在没有设计参照的情况下,苏新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查手册、找线路图,独自设计了近十套语音提示系统,还自费采购了零部件和线材。
“小苏上班来啦”——每次深夜十一二点钟在进入厂区调试时,下班的同事碰到他都会这么说。因为登机桥是快速保障通道,白天不允许做调试,只能等晚上。经过一个多月内几十次的实验,4套系统全部被他安装调试好。使用至今,拉萨贡嘎机场再无登机操作事故发生,登机桥厂家也将苏新康开发的语音提示系统列入登机桥生产的重要配置。
让大家心里踏实的“老大哥”
35岁的邹刚年纪不算很大,却是同事们心目中的“老大哥”,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大家。
“快回宿舍,有人出事了!”今年端午节前夕,一通急促的铃声响彻在邹刚的办公室。回宿舍一看,眼前的情形顿时吓住了他,来自西南空管局的同批队友李智楠突发急性肺水肿,已经失去了意识。
来不及多想,邹刚架起人就往机场诊所跑,“血氧含量40%,瞳孔放大,我们这条件不够,需要赶紧送往拉萨的大医院。”医生将情况说明,邹刚意识到事态紧急,马上开始联系拉萨的医院和运输病人的救护车,需要家属签字的时候,他也是作为兄长代为签字。回到单位,他跟大家商量后,建立起了每日通报机制,大家早晚间都互相报个平安,及时告知行踪,尽力保障每个队友的人身安全。
援藏以来,邹刚还整理核对了贡嘎机场近10年共486份文件,汇总出128条待完善的地方,结合以前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理念,撰写了341页、10余万字的《拉萨机场生产运行管理手册》初稿。正如他当初立下的目标一样:要做最好的民航援藏人!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巷议7月10日,一个旅游团中的两名游客,在云南怒江边一铁索桥旁拍照时不慎失足坠落悬崖,其中一人伤势危重,置身于湍急的...